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042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图1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图2为《张自忠烈士陵园》
材料二: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三: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四:从这时候起(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请为材料一的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变化。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2.单选题(共17题)

2.
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他于公元前443年起到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对于材料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 伯利克里无私为国家服务
C. 为贫苦人民广泛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
D. 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
3.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奴隶的利益
4.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5.
安妮女王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B.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C.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D.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6.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
A.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B.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
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国家主权受到英法俄威胁
7.
19世纪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C.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8.
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 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 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 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9.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
A. 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 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二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C. 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 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
11.
下列关于美国政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有实权 ②政府对议会负责
③总统行使立法权 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12.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 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 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 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 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13.
下图是太平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14.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15.
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北京。《北京条约》重新确定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 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 清政府被迫屈膝求和
C. 中国皇帝地位大为下降
D. 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16.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17.
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 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 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18.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