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0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2.
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说明
A.贵族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
B.公民完全取消等级制
C.贵族丧失了左右政坛的特权
D.公民范围达到最大化
3.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
B.公民意识
C.直接民主
D.轮番而治
4.
《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5.
《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是一部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的矛盾
6.
罗马法规定,旅店主对旅客交其保管的财物,如果因盗窃而受损失,旅店主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因被抢劫而受损失,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注重责任过失差异性
D.兼顾主客双方的权益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是一部成文法典
8.
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中记载一个案例:加图因临时有事,委托马库斯将自己的葡萄酒带回家中保管,马库斯的妻子认为是马库斯的酒,将酒喝掉,加图起诉马库斯的妻子盗窃,最终法官裁定盗窃罪不成立。该案例表明
A.罗马的审判法官偏袒了马库斯的妻子
B.罗马法重视证据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C.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罗马帝国的需要
D.主观意图对盗窃罪认定起决定性作用
9.
罗马法创立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的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这表明特留份制度
A.是后来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B.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原则
C.确立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法律观念
D.体现了平民财产继承关系的平均思想
10.
“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平民强烈不满”。这可以用来解释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陪审法庭建立
B.《十二铜表法》制定
C.自然法的产生
D.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11.
1923年1月,共产国际支委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两党的合作之所以是必要的,主要是因为
A.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革命政党
B.国共两党都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C.共产党力量弱小且迫切需要壮大队伍
D.国共两党都无法单独战胜强大敌人
12.
《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以法治国的社会
C.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3.
天王洪秀全出宫乘坐的是64人抬的龙风黄舆,随行的有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等等共数千人。天朝朝里朝外文武各级官员31万多人在穿戴装饰上同是华丽奢侈,一冠袍可抵中人之产,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领导者的奢华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
B.太平天国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C.《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
D.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14.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15.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主要针对的是
A.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
B.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
C.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