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9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的演变,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评价.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至15世纪是英国议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议会组织形态、工作程序及规则基本形成,并一再得到成文法的认定,具备了几种职能:其一,是司法请愿,即代表民众向国王呈递请愿书;其二,决定征税,干预国家财政;其三,是制定法律;其四是监督、弹劾行政官员。1603年,詹姆士六世南下继承苏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面对不同国情,詹姆士一世按照“苏格兰习惯”行事。他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说”,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1625年春,其子查理一世即位。他纵容国教教会迫害清教徒,并多次下令解散议会。1636—1638年,政府把宗教迫害扩大到苏格兰,引起新的反抗。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
——钱乘旦等著《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1)根据材料一,英国国王的权限有何变化?此变化对英国当时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的特点。
3.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却说:“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2.单选题(共18题)

4.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的表现是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以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③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④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苏格拉底曾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是
A.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B.直接民主的泛滥容易导致政治低效
C.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城邦人口的小部分
D.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
6.
罗马法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②《十二铜表法》的出台
③习惯法的形成  ④《民法大全》的颁布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7.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经过斗争,获得了在英国议会中的更多议席。这种情况开始于(  )
A.内阁制形成后B.1832年议会改革后
C.“光荣革命”后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
8.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的权利来源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是( )
A.由议会变为内阁B.由上帝变为议会
C.由上帝变为国民D.由上帝变为辉格党
9.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
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
D.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11.
马克思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理解全面的是
①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
②德意志确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封建国家
④德意志帝国政体保留专制残余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
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3.
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 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 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14.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5.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材料描述的历史时期应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7.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开放通商口岸
③协定关税
④允许开设工厂。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18.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特殊,既有六朝古都之称,又被喻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喻为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天京事变的发生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
19.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争夺D.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
20.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21.
1945年8月10日,艾青在其诗作《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因为
A.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3.选择题(共8题)

22.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23.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24.

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这主要是针对(   )

25.

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这主要是针对(   )

26.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27.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28.

听爷爷讲,过去我家门前是一条{#blank#}1{#/blank#},晴天走{#blank#}2{#/blank#} ,雨天过{#blank#}3{#/blank#} 。现在修成了{#blank#}4{#/blank#} ,宽敞又干净。


29.

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下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