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9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在雅典全部31.5万人口中严格划分出来4.3万名公民的小圈子内,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政权是一律平等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在议会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地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准备随时为国效劳。
——《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2)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3)依据以上图文材料,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特点。
2.
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所谓推恩,就是使诸侯王诸子都有继承分封的权利,从而用类似“分家”的方法肢解诸侯王国;所谓助酎,就是让诸侯王拿出黄金作为祭祀祖宗的赞助,对于有抗命迹象的王国,则借口酎金成色不纯削夺其爵位。
——《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应对地方势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措施对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在后者,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修补邦联制不可能符合这一目的”。
——《美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说明当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某同学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初期史事示意图”,图中四个序号代表按时序发生在该地的事件,请选择其中两个事件,写出序号及事件,并谈谈其影响。
3.
世界政治格局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写出上图空白处的事件,并指出该事件开创性的意义。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在西欧人看来,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北约以及遏制政策都属于防御性质,是被苏联扩张主义所引发的;但站在苏联人的立场上,这些却都是充满敌意的行动。
——《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出现的原因。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9年,***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
②1949年,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
③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④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⑥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3)运用上述材料,提出两个观点,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2.单选题(共35题)

4.
公元前5世纪,促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5.
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权力
C.保护私有财产
D.扩大统治基础
6.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形成
B.公民法的形成
C.万民法的形成
D.《民法大全》的颁布
7.
下图是法国民主政体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各项对其所示主题表述正确的是
A.君主制最后胜利
B.学习英国政治制度
C.民主共和的失败
D.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8.
近代某法律文件中有这样的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该法律文件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最高法院拥有
A.立法权
B.财政预算权
C.司法权
D.行政权
11.
有学者指出:“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主要指
A.颁布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B.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
D.两党轮流执政的形成
12.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下图是鸦片战争形势图,战争结束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
在侵入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后,一位侵略者说:“对这座雄伟古迹的毁灭,我本人也不胜惋惜。我也觉得这个行动不堪文明。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其目的是警告中国人……”制造此事件的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15.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是
A.协定关税
B.割香港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6.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其作者是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李秀成
17.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农民反清运动。下列事件标志其兴起的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北伐西征
18.
近代诗人丘逢甲曾作诗《春愁》,其文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诗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
《辛丑条约》的第七款为订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境界,规定使馆区由外交团管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有权常留兵保护使馆。这一规定对中国的危害为
①严重损坏中国的行政权力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④培植执行卖国政策的职业官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
C.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D.粉碎国民党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22.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3.
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24.
***指出:“(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革命
B.日本投降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25.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资本主义的消亡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26.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建立了巴黎公社。下列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民主特点的是
①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④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7.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
A.重新召开各级政治协商会议
B.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D.发展村民选举制度
28.
新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0.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波兰剧变
C.德国统一
D.欧共体成立
31.
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并不太平。下列属于“不太平”的史实为
①美国“9.11”事件
②柏林墙被拆除
③北约轰炸南联盟
④越南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2.
1961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德国正式分裂
B.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C.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3.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战争”指的是
A.“冷战”
B.朝鲜战争
C.恐怖主义
D.越南战争
34.
下图阴影部分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部分国家。与之相关的史实为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最终成立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5.
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上海合作组织
36.
有学者指出:“许多人认为,如果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欧洲带来如此多灾难,或许放弃发展民族国家,实行欧洲统一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此外,战争带来的破坏如此之大,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复苏。”为此,欧洲要
A.走向联合发展
B.放弃民族
C.等待美国援助
D.反思战争
37.
1982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日本已与美国平起平坐
C.日本经济实力壮大
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38.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B.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D.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