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主政治”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制度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都能参加而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例举希腊哪一城邦的民主是后世的典范。结合所学,说明伯利克里执政期间是如何实现“长治久安”。
材料二:将立法权交予代表民众的议会手中,这是近代英国宪政制度形成的第一步。而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避免议会滥用权力……还要把公共权力分散在不同机构和部门之中。
——摘编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政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行使民主的方式上,近代西方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区别。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的理解。
材料三:***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5年黄炎培《延安归来》
(5)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在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监督政府”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都能参加而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例举希腊哪一城邦的民主是后世的典范。结合所学,说明伯利克里执政期间是如何实现“长治久安”。
材料二:将立法权交予代表民众的议会手中,这是近代英国宪政制度形成的第一步。而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避免议会滥用权力……还要把公共权力分散在不同机构和部门之中。
——摘编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政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行使民主的方式上,近代西方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区别。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的理解。
材料三:***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5年黄炎培《延安归来》
(5)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在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监督政府”的政治制度。
2.
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城,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3.
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2.简答题- (共1题)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3.单选题- (共11题)
5.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
6.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7.
《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 |
B.英法联军 |
C.国民革命军 |
D.革命党人 |
8.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据上述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王明推行“左倾”路线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王明推行“左倾”路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以下是某年***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10.
彼得格勒爆发了罢工暴动,原因是运输工具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极度缺乏。沙皇当局命令军队前去维持秩序,但士兵们却同示威者亲近起来。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引发了
A.彼得格勒起义 |
B.二月革命 |
C.七月流血事件 |
D.四月提纲 |
11.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
12.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消失了48小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要在巴基斯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的一个山中避暑地休整一下,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首席助手亚历山大•黑格知道我真正的使命。”这里“真正的使命”指的是
A.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开展乒乓外交 |
B.表达总统访华意愿,改善中美关系 |
C.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中美对抗关系 |
D.就日内瓦会议的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 |
13.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
C.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4.
2014年11月,中国设立“新丝绸之路开发基金”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助力。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 |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根源 |
C.以隐蔽的手段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持西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