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9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之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的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材料四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初期,我国还确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四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共21题)

4.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参政,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事务,采取的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
B. 组成“四百人会议”
C. 发放津贴
D. 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5.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追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
A. 《人权宣言》
B.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
C. 《权利法案》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6.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
A.万民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7.
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需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8.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
A.逐步放弃行政权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D.立法权被剥夺
9.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准许设厂
B.割占香港
C.驻兵使馆
D.协定关税
10.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转移”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13.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下列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B.“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
C.“十四年抗战”是包含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D.“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局部抗战并否定了“八年抗战”
14.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俄国内战争
15.
“它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是未来世界的主任。”这里评论的是马克思发表的
A.《共产党宣言》
B.《社会契约论》
C.《四月提纲》
D.《论法的精神》
16.
《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A. 希腊雅典
B. 法国巴黎
C. 俄国彼得格勒
D. 德国柏林
17.
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十年建设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下列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20.
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经济一体化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政治多极化
21.
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
B.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C.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
D.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22.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B.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C.严格限制海外贸易D.严格限制与英国的交往
23.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曾经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生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这表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中国民族工业大量破产
D.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24.
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3.选择题(共2题)

25.

下面是五(3)班小军(男)和小娟(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26.

下面是五(3)班小军(男)和小娟(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