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9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无论中外,“分权”思想自古就有,虽然他们的目的和影响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驶,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副署才能生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临时约法》如此分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中国固然没有因此发愤图强;……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拿到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拿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摘自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缔约国就本条约的实施随时进行协议。另外,在日本国的安全和远东地区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在缔约国的任何一方的要求下随时可以进行协议。……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摘自《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近期美国一直高调宣扬“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重返亚太……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光谦认为,美国正在加紧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布局,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对手,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

——摘自《希拉里: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甲午中日战争“没有赢家”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

2.单选题(共18题)

3.
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反映了两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
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4.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乙建议政府保护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5.
黑人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蓝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彻底消失
B.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D.总统竞选是两党之争
6.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7.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8.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9.
“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人人有田,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
10.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11.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远远超出其革命任务的范畴”。下列与之最相符的是
A.推翻了封建的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起工兵代表苏维埃
D.解决了人民的和平、土地与面包要求
12.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巴黎公社的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②人民民主③人民公仆④工农联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因素是
A.“九二共识”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D.中英、中葡双方努力的结果
14.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①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公民人身权利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新中国
姓名
***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多党合作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1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中国外交政策实现明显转变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18.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19.
2010年11月23日,韩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证实,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当天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朝韩问题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分区占领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朝鲜战争
D.北约成立
20.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A. 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3.选择题(共2题)

21.

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矿产资源的是(  )

22.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3G与4G的相继出现,使用4G手机不仅通话信号好,而且无线网络上网时效果更佳,手机使用时用下列哪种波传输数字信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