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材料 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98年12月,新修订的《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缩短“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根据军队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将原来的志愿兵退役安置一律安排工作,改为“服现役不满十年退出现役按义务兵退伍办法安置;满十年后退出现役由国家负责安排工作;服现役满三十年或者年满五十五岁的作退休安置”。
——摘编自张羽《新中国兵役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
材料二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切实解决和克服军事斗争准备重难点问题和战斗力建设薄弱环节。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调整军队人员分类,逐步建立军街主导的等级制度,推进军官职业化,改革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和管理机构。深化经费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和军人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摘自《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2016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8年兵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呈现出的新特点。
材料一1998年12月,新修订的《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缩短“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根据军队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将原来的志愿兵退役安置一律安排工作,改为“服现役不满十年退出现役按义务兵退伍办法安置;满十年后退出现役由国家负责安排工作;服现役满三十年或者年满五十五岁的作退休安置”。
——摘编自张羽《新中国兵役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
材料二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切实解决和克服军事斗争准备重难点问题和战斗力建设薄弱环节。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调整军队人员分类,逐步建立军街主导的等级制度,推进军官职业化,改革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和管理机构。深化经费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和军人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摘自《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2016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8年兵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呈现出的新特点。
3.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边界战争大多发生在第三世界***会谈达成协议:克什米尔争论“应当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这个协议始终没有贯彻执行。
——摘编自张俊杰《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引发印巴边界战争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巴边界战争的影响,并针对如何化解第三世界国家的边界冲突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边界战争大多发生在第三世界***会谈达成协议:克什米尔争论“应当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这个协议始终没有贯彻执行。
——摘编自张俊杰《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引发印巴边界战争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巴边界战争的影响,并针对如何化解第三世界国家的边界冲突提出你的建议。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守敬为新生的元朝制订《授时历》,他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倾斜)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他还决定仿效僧一行举行更大范围的“四海测验”,于是向忽必烈奏称:“唐一行开元间(723年),令南宫(尚书省别称)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影)。”1279年,忽必烈“敕郭守敬繇(由)上都、大都,历河南府抵南海,测验晷景(影)”;《元史·郭守敬传》载,“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据测算,其“南海”观测点就在黄岩岛上。
——摘编自武家璧《试论郭守敬的“南海测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评述郭守敬的历史贡献。
材料郭守敬为新生的元朝制订《授时历》,他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倾斜)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他还决定仿效僧一行举行更大范围的“四海测验”,于是向忽必烈奏称:“唐一行开元间(723年),令南宫(尚书省别称)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影)。”1279年,忽必烈“敕郭守敬繇(由)上都、大都,历河南府抵南海,测验晷景(影)”;《元史·郭守敬传》载,“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据测算,其“南海”观测点就在黄岩岛上。
——摘编自武家璧《试论郭守敬的“南海测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评述郭守敬的历史贡献。
3.单选题- (共8题)
5.
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二者均体现出
A.崇尚法治 |
B.精英治国 |
C.分权制约 |
D.轮番而治 |
6.
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糜”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约”。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
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
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 |
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
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 |
7.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话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诗人何其芳笔下的这一-景象突出说明
A.国民政府迫害民主人士 |
B.红军大主力齐聚陕北 |
C.土地改革政策深得民心 |
D.爱国青年追求理想自由 |
8.
以往娶委讲究门第,宋代则一反传统,不论门第而论财,尤其以“进士登科娶妻论财”为突出。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
B.婚姻成为致富途径 |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
D.科举入仕取代恩荫 |
9.
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这表明,当地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
D.男女分工集体协作 |
10.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800年 | 1914年 |
英国 | 40% | 80% |
法国 | 25% | 45% |
德国 | 25% | 60% |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 |
B.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 |
C.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 |
D.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
11.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更宜设劝工场,凡冲要口岸,集本省之工作各物陈列于中,以待四方估客之来观,第其高下,察其好恶,巧者多销,拙者见绌,此亦劝百工之要术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劝业场。由此可见,张之洞设立劝业场旨在
A.展示洋务成果 |
B.促进工商发展 |
C.倡导实业教国 |
D.确定市场规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