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古今中外,人们追求民主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争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 伯利克里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2.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日本的野蛮侵略,近代化历史进程屡遭打断,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材料三 1939年1月,***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到:“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七事变后,中共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4)通过材料四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五 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5)结合抗战史实,你怎样理解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材料三 1939年1月,***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到:“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七事变后,中共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4)通过材料四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五 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5)结合抗战史实,你怎样理解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的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编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的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编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0题)
6.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该观点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鸦片贸易合法化 |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
7.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 B.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
C.没有充分依靠广大人民 | D.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 |
8.
1901年之后,“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说明的问题是
A.外国公使在清政府中担任官职 |
B.外国公使在中国拥有决策权 |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
9.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
B.进行政权建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C.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根据地的经济水平 |
D.拓展生存空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0.
***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C.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1.
“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力量团结和调动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对这句话理解最贴切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奋斗目标相同 |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相同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
D.实践证明实行多党制在中国是可行的 |
12.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
C.大陆与台湾互不干涉对方的事务 | D.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内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