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0895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8/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邦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受贫困,也比在贵族专权统治下享受所谓的幸福好”。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这种变化又使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的表达了。

——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依据材料指出作者观点,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秦与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作为监察长官,同时又是丞相的副职,受到丞相的统制,因此,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或由丞相决定,或由丞相参预其中。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或由中央吏部考核任命,皇帝直接命令圈点。唐高宗永徽年间(649—655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到了宋仁宗时,他规定宰相所荐举的官吏及宰相的亲故不得出任御史,而由皇帝亲自任用和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上,秦汉时期,监察官无权处置违法失职的官吏,只有上奏或呈报丞相或州郡长官查处。随着监察官吏杈力的不断增大,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宋朝御史台有权传讯违法失职官吏,复审大理寺审理案件。明朝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查处违法失职官吏。

——据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整理

材料二 在(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尽管采取奴隶主贵族的专制,但行使司法权的监察官形成了对最高杈力享有者“王”的有效制约。在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着他的行踪。监察官有权对王进行刑事审判。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监察官们的权柄如此之大,以至国王也不得不讨好他们。……在雅典,司法的权力制约功能就更加明显,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

——摘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监察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单选题(共12题)

3.
伯利克里说:“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4.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5.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A.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D.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6.
雅典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和主权在民。公民平等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理想与目标,众人意见虽然纷纭,但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只能以数量的胜出作为判断的根据,这一原则
A.造成了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
B.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直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7.
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
B.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
C.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
D.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8.
苏格拉底说:“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苏格执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A.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B.否定了公民提供的事实真相的材料
C.注重以感情宣泄来博得公众同情D.强调演说技能对公众决策的重要性
9.
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10.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此处,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
A.成文法和习惯法
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C.万民法和公民法
D.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
11.
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以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被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12.
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对贵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这法律的颁布
A.推动了罗马立法工作的开展
B.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
C.推动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
D.废除了罗马的债务奴隶制
13.
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抛弃传统习俗
B.忽视公平公正
C.强调等级秩序
D.尊重家庭伦理
14.
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授于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
A.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
B.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
C.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D.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