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8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制度萌芽于洪武,继承于建文,发展到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未棣任命解缙等七位儒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灭亡。内阁有辅政职责和备顾问的秘书功能,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协助修补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运行。但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虽然“内阁权日重”,但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更多地表现的是无序性、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性……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内阁也需要皇权的支持,两者相互依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矛盾,皇权要控制内阁,内阁反过来限制皇权。
——摘编自王广军《试析明朝内阁制的政治效能》等
材料二英国近代王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就总得趋势而言,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着。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王权的衰落以及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责任制原则才确立起来,近代早期内阁制才完成了向责任制内阁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内阁责任制形成对王权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与近代英国内阁建立后与王权之间关系的不同。
2.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一个长期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整理于百度百科

材料二1927年10月,***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整理于百度百科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四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与后***的中国》

(1)材料一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指的是哪一部历史文献?该文献发表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指什么?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概括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
外交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表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年度纪念邮票

材料二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亚非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甚至连美国舆论也被迫承认,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
——百度百科
材料三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1971年尼克松宣称西欧和日本是与美国、苏联、中国并列的力量中心……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依然在西方联盟中发挥领导作用,以联合各国共同抗衡苏联。但是,这种领导作用将建立在更加尊重西欧和日本的利益和意志的基础上,西方联盟内部关系将向“伙伴关系”的方向调整。
——《世界当代政治史》,《四、缓和与多极化趋势(70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会议有关?该会议性质是什么?“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联合各国共同抗衡苏联”的具体表现。“尼克松宣称西欧和日本是与美国、苏联、中国并列的力量中心”说明什么?

2.单选题(共26题)

4.
伯里克利大力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人不论贫富都能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这一措施
A. 促进民主政治繁荣
B. 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 基本没有得到贯彻
D. 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5.
有人认为,希腊是民主的雏形,英国是保留国王下的民主,美国是总统制民主,日本是天皇下的民主;区别于西式民主的中国是***思想指导下的民主;俄罗斯民主更有特色,就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轮流民主。由此可见
A.民主具有多样性
B.民主具有渐进性
C.民主具有广泛性
D.民主具有艰巨性
6.
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7.
在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标志着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是
A.公民法的实施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出现
D.自然法思想的形成
8.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9.
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是
A.
B.
C.
D.
10.
1902年,美国总统决定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
A.任期6年,可连任
B.任职需要参议院批准
C.被授予最高立法权
D.由选民按每州两名选出
11.
1875年,某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体制。该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
丘逢甲晚年在一首诗中写到:“弃地原非策,呼天倘见哀。百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诗中提到的“弃地”事件发生在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13.
“英国人这样有步骤地在中国进行掠夺,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贸易、报纸、商港和政治。”这情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4.
关于下表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C.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5.
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B.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16.
有人曾评价一段历史:“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且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他评价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17.
“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徐州会战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8.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19.
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
21.
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定国是诏》
D.《资政新篇》
22.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现团结抗日
C.推翻北洋军阀
D.发展统一战线
23.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24.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25.
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26.
广西河池市屏南乡合寨村在1980年草创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村民委员会。在村委会成立之初,村内农民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本村工作,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支持,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使村民专心搞农业生产。这反映了
A.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尝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
27.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武力解决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28.
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不愿介入大国争斗,而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为此兴起了
A.不结盟运动
B.和平请愿运动
C.亚非独立运动
D.不合作运动
29.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D.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