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8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2.
伯里克利大力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人不论贫富都能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这一措施
A. 促进民主政治繁荣
B. 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 基本没有得到贯彻
D. 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3.
雅典城市的移民异邦人并没有民主权利,但许多人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这说明古代雅典
A.异邦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B.民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
C.民主政治难以保障公民个人自由
D.异邦人不得随意离开城邦
4.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
5.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材料的描述符合于
A.17世纪中期之前的英国
B.18世纪、19世纪的英国
C.18世纪晚期以来的美国
D.19世纪后期开始的德国
6.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此,美国实行
A.联邦制
B.三权分立
C.共和制
D.两党政治
7.
1952年杜鲁门总统命令商务部长将某些钢铁企业置于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不久,最高法院裁决杜鲁门发布的这一行政命令违宪。据材料可看出,美国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总统无权签署上述行政命令
C.最高法院正常行使自身的权力
D.司法机关的权力高于行政权
8.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
9.
《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5年法国宪法
D.1871年德国宪法
10.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1.
“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
B.《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
C.五口通商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
D.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
12.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3.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14.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15.
如图,观察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进攻长沙是为掩护起义主力向井冈山转移
B.起义部队转向农村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C.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1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
A.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被全面系统揭露出来
B.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夺权的必由之路
C.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
D.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
17.
“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
A.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B.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18.
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19.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材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A.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B.分期对西藏各地区实行援助
C.让西藏人民自己治理西藏
D.以实现西藏发展为首要任务
20.
1954年1月15日,***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21.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A.驱逐满人
B.汉人掌权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