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南京、北京是中国南北的两大城市。除此之外,中国还有30多个大城市。如苏州城南北长12里,东西宽9里,周长34里53步9分。四大名城中的景德镇,明时人口约为10万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使中国原来的封建城市无论是规模、类型结构,还是布局以及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如无锡、内江等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材料一 明朝时期南京、北京是中国南北的两大城市。除此之外,中国还有30多个大城市。如苏州城南北长12里,东西宽9里,周长34里53步9分。四大名城中的景德镇,明时人口约为10万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使中国原来的封建城市无论是规模、类型结构,还是布局以及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如无锡、内江等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在1760年以前,人们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大小城市选定了住所……大的地区性城市发展迅速,如格拉斯哥、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里兹、艾丁堡是当时英国的七大城市。在1801年这七大城市人口均不超过10万人。——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城市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3.
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下列内容不能作为其依据的是
A.按每年收入多少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B.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
C.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表决 |
D.为担任公职和参政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4.
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 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 |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5.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 )
A.人民主权 | B.民主共和 | C.分权制衡 | D.依法治国 |
6.
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
A.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 | B.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C.宰相享有最高统治权 |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
7.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
8.
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提出“依靠自力,艰苦奋斗,以自拔于危亡,决不稍有侥幸之念”的主张。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
A.排斥中共抗战 | B.忽视争取外援 | C.力争速战求胜 | D.继续坚持抗战 |
9.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
10.
1954年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1982年宪法中不但得到了恢复,而且规定得更加切实和明确。这表明,1954年宪法
A.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
B.吸取了“文革”的惨痛教训 |
C.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
D.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基础 |
11.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
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 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
12.
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表中的对应措施分别是 ( )
|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美国 | ① | ② | ③ |
苏联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④ |
A.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朝鲜战争 ④越南战争 |
B.①铁幕演说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北约 ④华约 |
C.①铁幕演说 ②马歇尔计划 ③德国分裂 ④朝鲜分裂 |
D.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约 ④华约 |
13.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 |
D.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
14.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A.男耕女织 |
B.种养结合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15.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16.
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
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
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
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
17.
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 B.商业革命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8.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
19.
(题文)《全球通史》:“(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该描述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着重强调的是( )
A.装备门槛提高 | B.诞生许多科学家 |
C.科技投入不足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20.
据统计,到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约有10万人。其中,外国资本企业中的工人约占35%,洋务派举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工人约占37%,民族资本企业的工人约占28%。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资本主义经济超越西方 |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
C.民族企业依赖西方资本 |
D.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较弱 |
21.
下面是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
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 B.官僚资本的壮大 |
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 D.民营工业的发展 |
22.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材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
B.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C.私营企业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23.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
A.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 |
B.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 |
D.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