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被当作士农工商之“末”,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商法起始于清末大规模的商事立法,其间完成了包括《钦定大清商律》(1903,包括《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破产律》(1906)等一系列商事法规。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它完备了中国近代的法制体系,有助于中外法律文明的相互融汇。
——摘编自许世英《论清末商法的实施及其效果》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一十七条规定,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材料三美国宪法的产生源于美国社会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民主、共和传统和西方古典自然法思想及长期实行的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从而构造出美国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等国家权力配置方式与制度设计,使美国宪法既有明确的原则,又有具体的条款,既可以操作,又富有弹性,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的适应方。
——摘编自彭澎《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清末修订法律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被当作士农工商之“末”,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商法起始于清末大规模的商事立法,其间完成了包括《钦定大清商律》(1903,包括《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破产律》(1906)等一系列商事法规。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它完备了中国近代的法制体系,有助于中外法律文明的相互融汇。
——摘编自许世英《论清末商法的实施及其效果》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一十七条规定,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材料三美国宪法的产生源于美国社会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民主、共和传统和西方古典自然法思想及长期实行的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从而构造出美国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等国家权力配置方式与制度设计,使美国宪法既有明确的原则,又有具体的条款,既可以操作,又富有弹性,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的适应方。
——摘编自彭澎《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清末修订法律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2.单选题- (共17题)
2.
伯里克利大力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人不论贫富都能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这一措施
A. 促进民主政治繁荣
B. 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 基本没有得到贯彻
D. 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A. 促进民主政治繁荣
B. 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 基本没有得到贯彻
D. 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3.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
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4.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 |
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
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 |
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 |
5.
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
6.
1928年1月,***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这一讲话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 |
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7.
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这一做法
A.反映了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
C.为国民革命运动奠定基础 |
D.满足了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 |
8.
1949年9月30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
A.体现了新中国政府主权的人民性 |
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坚定信心 |
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 |
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 |
10.
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 |
11.
史载,从元朝中后期开始,“讲求西北华化(畿辅)水利者、多主张要招募南方江浙地区老农到北方做农师。”这表明当时
A.北方水利遭到彻底破坏 |
B.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
C.南方水利技术比较先进 |
D.水利技术重心不断北移 |
12.
明太祖朱元璋熟悉民间疾苦。规定,“官禁市物,视时估率加十钱”,另一方面,他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法令要求官府市买物品必须按照时估两平收买,这表明
A.政府注重规范官民交易 |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
D.商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
13.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
B.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
D.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石油、汽车等工业部门中,相继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垄斯组织的出现
A.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
B.促使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C.说明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 |
D.反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
16.
1788年,农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40%以上,工业和建筑业不到21%。1850年,农业比重下降到21%,工业和建筑业则上升到35%。这反映工业革命使英国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工业、农业同步发展 |
D.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
17.
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企业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逐渐卷人资本主义市场 |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 |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