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材料一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名称 | 内容摘录 | 通过时间 |
第一条修正案 |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 1791年12月 |
第十五条修正案 |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 1870年2月 |
第十九条修正案 |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 1920年8月 |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利夺或限制。 | 1971年7月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9世纪上半期 | 1840年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
19世纪中后期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先发颁布。 |
20世纪初 |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袁世凯复辟。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20世纪初,英国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议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
上表为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2.单选题- (共18题)
4.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
5.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
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普 |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 |
6.
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指定继承人是一件具有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祭司举行特别仪式,在民众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罗马法所承认。由此可知,罗马法
A.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C.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
D.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
7.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
8.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一切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
B.王权重新得到加强 |
C.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
9.
《泰晤士报》就中国抗战期间的某一战事发表社论,特别赞扬中国军队的英勇,并称日军举“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这一战事是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枣宜会战 |
D.百团大战 |
10.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
11.
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这表明
类别 | 政府 | 民主党派 | 团体 | 驻区机关 | 工人 | 文教卫生 | 私营工商业 | 少数民族 | 宗教 | 街道居民 |
人数 | 9 | 6 | 4 | 8 | 53 | 24 | 13 | 13 | 4 | 42 |
比例 | 5.11% | 3.41% | 2.27% | 4.55% | 11% | 64% | 7.39% | 7.39% | 2.27% | 86% |
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 |
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 |
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
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 |
12.
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
B.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 |
C.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 |
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 |
13.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
14.
《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A.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
B.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
C.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D.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
15.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对“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一五”计划激进冒进 |
B.“二五”计划右倾明显 |
C.“六五”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走向完善 |
D.“八五”计划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16.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
C.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17.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
18.
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
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
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
19.
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A.篆书 |
B.隶书 |
C.草书 |
D.行书 |
20.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A.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转变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