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2.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資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现上起着促进作用。
一一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展望篇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别写出材料三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用英文缩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資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现上起着促进作用。
一一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展望篇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 1970年 | 1992年 |
33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别写出材料三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用英文缩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2.单选题- (共17题)
4.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
5.
2017年9月24日,特朗普总统发布第三版移民限制令。但在法令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6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12月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布命令,在妥善处理两州诉求的基础上,允许最新版的移民限制令全面生效。由此说明美国:
A.各州拥有一定独立性 |
B.联邦法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
C.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 |
D.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 |
6.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
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
7.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
B.不了解世界形势 |
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
D.不懂得国际公法 |
8.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 |
9.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
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
10.
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A.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
B.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
C.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
D.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
11.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
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
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12.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
D.使欧洲长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
13.
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A.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
B.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
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
D.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
14.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
15.
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16.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
C.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17.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D.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18.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B.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
C.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
19.
改革开放初期,有人在湖北沙市中山路“好公道”餐馆对面,开了家个体经营的“好再来”鸡汤包面馆,与对面的国营餐馆唱起了对台戏。同样的价格,“好公道”用的是清汤,而“好再来”却是鸡汤,把顾客都吸引了过去,这时国营餐馆沉不住气了,便通过主管部门在原料供应上卡“好再来”。从“好再来”包面馆引发的风波可以得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萌动 |
B.主管部门的保护性做法值得肯定 |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
D.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定阻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