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075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8

1.单选题(共30题)

1.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民主政治的表现有
A.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
B.五百人会议可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
C.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进行政治的监督
D.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
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4.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它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B.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
C.这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
D.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5.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形成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6.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辛丑条约》
7.
杰斐逊认为,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是必要的,但中央政府权力不宜过大,因为中央政府如过分集权,就会增加盗窃、投机、抢劫、冗员和钻营的机会,就可能变得像英国政府那样腐败和暴虐。因此,美国
A.建立了邦联政治体制
B.增强了地方各州的自治权
C.否定了英国民主政治
D.确立了分权制衡发展模式
8.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
9.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
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
10.
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A.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
B.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
C.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
14.
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蕞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
A.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
B.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C.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
15.
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17.
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8.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权分立”理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
某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的关键词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请你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国民革命,洪流奔腾
B.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0.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
①武装斗争
②土地革命
③根据地建设
④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
列宁说:“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革命正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段文字最可能出自( )
A.《和平法令》B.《土地法令》C.《国家与革命》D.《四月提纲》
22.
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与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
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D.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4.
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批判继承了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美国国家干预理论
④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根本上是因为
A.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政党领导
B.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没有足够的军事领导能力
C.巴黎公社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D.19世纪70年代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
26.
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其中“我们确实很自豪”是指
A.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27.
1848年,有一本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册子出版了,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本小册子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劳动者》
D.《资本论》
28.
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力大为提高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
30.
1949〜1955年,新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建交高潮,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共22个国家与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是新生的红色政权第一次获得世界范围的承认。这表明新中国
A.在实践中放弃了“一边倒”方针
B.迫使美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外交理念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D.外交实践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