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7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并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三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3.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疆域最辽阔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5.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 树立皇帝的权威
B.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 制定完善的法律
D. 传播基督教教义
6.
在英国,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内阁就要下台
B.宣布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D.改选国王
7.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这一主张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政府必须由纯洁、正直的人掌握
B.人们必须时时注意控制政府行为
C.只有分权制衡才能互相制约
D.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8.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和军事专制相结合的国家
B.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C.德意志帝国是带有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D.德意志帝国的议会权力很大
9.
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D.英国王室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0.
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
A.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B.对议会负责
C.提名组成内阁政府
D.国家元首
1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割战中国领土
C.保护鸦片贸易
D.争取外交礼仪的平等
12.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斗争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迫使清政府开放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4.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15.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是  (  )
A.金田起义B.天京事变C.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
16.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17.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更多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多
D.纷纷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8.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选择题(共2题)

19.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0.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