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摘编自赵恒烈、张鸿旗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曰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内容——摘自于中共哪一宣言?该宣言发表有何意义,中共在抗战斗争实践中是如何落实宣言内容的?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曰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中共党史资料》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内容——摘自于中共哪一宣言?该宣言发表有何意义,中共在抗战斗争实践中是如何落实宣言内容的?
2.单选题- (共15题)
3.
古罗马的等级制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等级的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这样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B.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C.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原则 |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
4.
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偶像。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
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 |
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 |
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
5.
虽然君主立宪的英国和民主共和的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都属于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各项属于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是
A.司法独立 |
B.政府掌握行政权 |
C.内阁对议会负责 |
D.以首相为国家元首 |
6.
1742年,英国首相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这反映了英国
A.国家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 |
B.首相、国王和议会互相制约 |
C.议会成为政党角逐的中心 |
D.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 |
7.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8.
《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中方让出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协定关税 |
D.传教士传教权 |
9.
“蒋(介石)虽屡电诸将,要求‘努力截追’,‘务将西窜匪部聚歼于湖北以东地区,勿使漏网’,并未能克竞全功。……至一九三五年九月,自峨眉山军官训练团下来,知道追剿失败,自叹‘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成功 |
B.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
C.长征胜利进军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0.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
11.
《解放日报》提到“在举行了这种诉苦大会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俘虏兵打开了眼睛,他们立即就觉悟到一系列的问题,立即就自动要求加入我军,与蒋介石和帝国主义者拼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诉苦会能够俘虏大量士兵
B. 诉苦会是反对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唯一途径
C. 诉苦会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
D. 诉苦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A. 诉苦会能够俘虏大量士兵
B. 诉苦会是反对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唯一途径
C. 诉苦会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
D. 诉苦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3.
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时,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1997年香港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
14.
新中国初期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
B.扫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
C.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D.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 |
15.
中新网2009年6月4日电据“中央社”报道,英国首相布朗面临重大政治危机。继4位内阁官员相继表明请辞后,数十位工党国会议员拟妥签署信要求他下台,最快7月初唐宁街就可能有新主人。这是布朗2007年6月接任首相以来,遭遇最严重的政治危机。4日一旦工党在英格兰地方选举及欧洲议会选举惨败,或甚至再传出内阁官员请辞,将加速布朗被逐出首相府。下列对英国首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 |
B.首相有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 |
C.首相可以解散议会,议会也可罢免首相,二者相互牵制 |
D.首相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
17.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
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 |
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
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