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材料一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主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君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臣此前时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此后,“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
材料 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君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臣此前时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此后,“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
——整理自《明代的廷议制度》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廷议制调整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明政府的对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性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饱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误认为是“间谋”,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幕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此外,这次战争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让他们从中看出专制国(俄国)永远无法战胜立宪国(日本)的道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依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造成的影响。
材料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性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饱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误认为是“间谋”,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幕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此外,这次战争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让他们从中看出专制国(俄国)永远无法战胜立宪国(日本)的道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摘编自《日俄战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2)依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造成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秉麟(1891年一1956年),湖南长沙人,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四个组成部……近代外债思想有着浓厚的批判性,具体表现在对近代中国所举借外债的态度总体上是否定的,强调外债带来的损失,统治政府的腐朽无能与鱼肉人民的本事,西方列强的侵略成性与贪得无厌。这种倾向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受建国初期的政治氛围影响的……中国经济史思想其思想注重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结合,力求准确,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西方经济学思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程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即消费、生产、交易、分配,国家财政,以及西方经济学家……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包括经济发展路线主张,近代税制主张,新工业发展主张,以及辅币问题、粮食问题、储蓄问题等具体问题。这些思想与当时的时势紧密相关,足见其思想的实用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产生的背景。
材料 刘秉麟(1891年一1956年),湖南长沙人,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四个组成部……近代外债思想有着浓厚的批判性,具体表现在对近代中国所举借外债的态度总体上是否定的,强调外债带来的损失,统治政府的腐朽无能与鱼肉人民的本事,西方列强的侵略成性与贪得无厌。这种倾向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受建国初期的政治氛围影响的……中国经济史思想其思想注重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结合,力求准确,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西方经济学思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程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即消费、生产、交易、分配,国家财政,以及西方经济学家……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包括经济发展路线主张,近代税制主张,新工业发展主张,以及辅币问题、粮食问题、储蓄问题等具体问题。这些思想与当时的时势紧密相关,足见其思想的实用性。
——摘编自张兴东《刘秉麟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秉麟经济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产生的背景。
3.单选题- (共8题)
6.
雅典议事会议员起初经选举产生且无薪,由第三等级以上公民担任。伯利克里时期,此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公元前450年后,议事会议员由抽签产生并给付生活费。这说明雅典
A.重视公民公平参政 |
B.议事会职权的下降 |
C.政治机构人员众多 |
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
7.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米,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使 |
8.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 |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9.
下列选项能够反映英国人口增减及其原因的是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工业革命推动着英国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上涨 |
B.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促进英国人口高出生率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带来英国人口低死亡率 |
D.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
10.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要求区分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东南沿海市场 |
B.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
C.1919年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D.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 |
12.
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后,相继接见了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数学家陈省身以及三位华裔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1978年7月他又热情接见了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率领最高规格的科学家代表团。这些反映出
A.科技领域成为我国走向开放的先导 |
B.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科技间交流 |
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各领域的交往 |
D.科技界交流加速消除了中美间分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