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一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2)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一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材料二 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郑观应力倡保护关税。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进口税畸轻、出口税畸重的关税政策,实为“困商之虐政”。为“决胜于商战”,建议师法“泰西税法”,“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他建议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一律加征”以“重税以遏来源”,尤其是对那些“非日用所必需”之物,“虽加数倍亦不为过”。——摘编自彭立峰《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贸易保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孙义坤《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
表为1952-1957年高考历史试题内容情况表(单位:%)。
从中概括出该时期我国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

——摘编自孙义坤《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
表为1952-1957年高考历史试题内容情况表(单位:%)。
从中概括出该时期我国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初年,疮痍满目,田园荒芜,恢复与发展生产自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官吏的重要政务。光武帝刘秀适时地选拔任用了一批擅长农耕、体恤民情的循吏。当时,樊哔、张堪、茨充、任延、邓晨等人为郡守时,都以“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而功栽史册。如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狐奴稻田8000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杜诗为南阳太守,不仅遗水排、铸农器,还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九真郡远处岭南,民不知牛耕,俗以射猎为业,太守任延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铸作田嚣,教之垦辟”,使田畴广开,百姓充给。后调任武威太守,察河西旧少雨泽,乃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百姓皆蒙其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选用循吏的意义。
材料 东汉初年,疮痍满目,田园荒芜,恢复与发展生产自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官吏的重要政务。光武帝刘秀适时地选拔任用了一批擅长农耕、体恤民情的循吏。当时,樊哔、张堪、茨充、任延、邓晨等人为郡守时,都以“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而功栽史册。如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狐奴稻田8000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杜诗为南阳太守,不仅遗水排、铸农器,还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九真郡远处岭南,民不知牛耕,俗以射猎为业,太守任延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铸作田嚣,教之垦辟”,使田畴广开,百姓充给。后调任武威太守,察河西旧少雨泽,乃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百姓皆蒙其利。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选用循吏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选用循吏的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了一次会谈,并于8月14日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言提出了对德战争的目的以及战后世界的结构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和民主原则。宪章表达了英、美两国对于摧毁纳粹暴政的坚强决心,对于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决心、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宪章发表后,苏联于9月24日正式声明,基本同意宪章原则。在大西洋会谈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讨论了对苏援助问题。根据英美建议,美、英、苏三国于1941年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了莫斯科会议,会议达成了对苏援助的具体方案,使三国之间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两国首脑大西洋会谈的历史作用。
材料: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了一次会谈,并于8月14日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言提出了对德战争的目的以及战后世界的结构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和民主原则。宪章表达了英、美两国对于摧毁纳粹暴政的坚强决心,对于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决心、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宪章发表后,苏联于9月24日正式声明,基本同意宪章原则。在大西洋会谈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讨论了对苏援助问题。根据英美建议,美、英、苏三国于1941年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了莫斯科会议,会议达成了对苏援助的具体方案,使三国之间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首脑进行大西洋会谈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两国首脑大西洋会谈的历史作用。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尽管元朝统治者提倡理学,为其他宗教思想也提供了宽松的传播环境,但在元代思想界仍出现了反对理学、不信佛道的“异端”思想家。邓牧就是其中之一。邓牧(1247-1306年),钱塘人。南宋亡后,游历四方,誓不仕元。邓牧将宇宙万物的生成,看作是“太极”之动静生阴阳而成,把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的生养,完全归功于“玉皇上帝”之力。邓牧时现实社会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大胆揭露封建君主“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财以自奉”,痛斥贪官污吏“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对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寄予深切同情,归之于“官逼民反”。他描绘了一个“天下无乐乎为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慕”;“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其吏“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夸,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
邓牧有关社会政治的进步理想,启迪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牧的思想。
材料 尽管元朝统治者提倡理学,为其他宗教思想也提供了宽松的传播环境,但在元代思想界仍出现了反对理学、不信佛道的“异端”思想家。邓牧就是其中之一。邓牧(1247-1306年),钱塘人。南宋亡后,游历四方,誓不仕元。邓牧将宇宙万物的生成,看作是“太极”之动静生阴阳而成,把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的生养,完全归功于“玉皇上帝”之力。邓牧时现实社会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大胆揭露封建君主“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财以自奉”,痛斥贪官污吏“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对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寄予深切同情,归之于“官逼民反”。他描绘了一个“天下无乐乎为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慕”;“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其吏“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夸,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
邓牧有关社会政治的进步理想,启迪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摘编自房列曙、术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邓牧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牧的思想。
2.单选题- (共9题)
6.
雅典议事会议员起初经选举产生且无薪,由第三等级以上公民担任。伯利克里时期,此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公元前450年后,议事会议员由抽签产生并给付生活费。这说明雅典
A.重视公民公平参政 |
B.议事会职权的下降 |
C.政治机构人员众多 |
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
7.
1694-1697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威廉此举
A.推动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 |
B.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 |
C.体现了国王与议会权限不明 |
D.削弱了英国内阁的职权 |
8.
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
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 |
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
9.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
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
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10.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帝的举措意在
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
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 |
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
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 |
11.
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风箱要6人拽拉。这反映出当时
A.雇佣劳动的盛行 |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 |
C.手工业得到发展 |
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 |
12.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C.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
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