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列郡县”。
材料三:“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四: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來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在地方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概括这一创新的基本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邦联制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困难。(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之后美国建立的联邦制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4)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五中“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性质有何不同。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列郡县”。
——唐代•杜佑
材料二:《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材料三:“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四: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來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五: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在地方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概括这一创新的基本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邦联制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困难。(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之后美国建立的联邦制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4)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五中“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性质有何不同。
2.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试举2例)
(3)展示三中的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4)展示三中的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试举2例)
(3)展示三中的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4)展示三中的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0题)
3.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A.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体雅典人的利益 |
C.雅典男人必须参加民主政治 |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弊端 |
4.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5.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
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
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
6.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这个国家
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
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
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
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
7.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到“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为工业化社会所淘汰。”后来淘汰这种制度的事件指
A.“光荣革命” |
B.《权利法案》 |
C.责任内阁制形成 |
D.1832年议会改革 |
9.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基础
④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基础
④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
11.
下图是20世纪早期创作的一幅漫画传单《工、学、商打倒曹、陆、章》。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C.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12.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
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
C.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
D.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
13.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对这三次“革命”的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制度的建立、异族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15.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雄壮的誓言出自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
B.巴黎公社的成立 |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D.马克思主义诞生 |
17.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而作出的努力有
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④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判
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④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判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8.
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C.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19.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休会期间,曾指出“印度支那问题已经国际化,……不仅本身是三个国家的问题,而且影响整个东南亚,影响欧洲和世界形势。”有关这次国际会议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0.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伸手与周恩来相握。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美两国利益的需要 |
B.冷战局势宣告结束 |
C.中美邦交实现正常化 |
D.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
21.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
B.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
C.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
D.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