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长城的修建,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长城增加了所谓边疆地带的政治分割强度,使长城以外依存汉族的小部落不复存在,分散转为统一,形成草原帝国。在长城地带,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一样具有过渡性,它是一个渗透着农业和草原势力的世界,一个两种势力接触并汇合于此,而不能被任何一方永远统治的世界。两大社会在长城沿线的持久性接触、形成互动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长城修建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以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为例,说明长城地带是一个“不能被任何一方永远统治的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它所反映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创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角度,概述其创作的主要背景。综上所有材料和分析,提炼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长城的修建,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长城增加了所谓边疆地带的政治分割强度,使长城以外依存汉族的小部落不复存在,分散转为统一,形成草原帝国。在长城地带,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一样具有过渡性,它是一个渗透着农业和草原势力的世界,一个两种势力接触并汇合于此,而不能被任何一方永远统治的世界。两大社会在长城沿线的持久性接触、形成互动影响。
——摘编自(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材料二 长城的意义在最后一个王朝发生重大转变。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城”对长城进行了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双重否定。其实,长城意义的骤降并非由于人们道德上的觉醒,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取代长城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理藩院。弱化草原社会的军事属性,利益不再来自战争,而由贵族政治、宗教组织决定分配。——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
材料三 (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长城修建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以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为例,说明长城地带是一个“不能被任何一方永远统治的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它所反映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创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角度,概述其创作的主要背景。综上所有材料和分析,提炼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2.
棉纺织业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也是19世纪全球体系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为印度棉织物开辟了巨大的新市场,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不断激增,平均比例占进口总额的70%—80%.东方棉织品在英国引发的服饰新潮流却导致国内毛纺织利益者的不满。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虽然政府以法令的手段保护毛纺业,但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仍有增无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对19世纪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棉纺织业发展所反映的世界格局的主要变化。
材料一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为印度棉织物开辟了巨大的新市场,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不断激增,平均比例占进口总额的70%—80%.东方棉织品在英国引发的服饰新潮流却导致国内毛纺织利益者的不满。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虽然政府以法令的手段保护毛纺业,但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仍有增无减。
——摘编自(美)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工业经济。英国消费者对印度棉织品的狂热需求,使国内商人与利益群体开始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主要有三类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它们分别是机械联动装置上的发明、有关新型能源的利用以及与化学有关的新工艺。18世纪的技术变革通常与工厂制的来临联系在一起。工厂制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之上,对劳动者采取强制性纪律,使曾通行于城乡之间的“外包工制”走向末日,从而使棉纺织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成为可能。——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材料三 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1780年以前,世界经济主要表现为多元、分散的孤立体系,亚洲是传统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从亚洲易位至欧洲,英国不仅迅速从棉织品进口国转变为倾销国,而且以广泛的影响将更多国家和地区整合进统一的世界体系中,构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复杂的棉花帝国和世界经济整体性的系统框架。从非主导性国家的视角来看,印度、埃及等国逐渐被捆绑在世界棉纺织产业链条上,成为其低端原料产地与棉织品的倾销地,由此发展成单一、畸形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使传统民族工业长期受到压制,棉花种植者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德)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政府的经济指导思想,并简述1700年前后亚洲棉织品在英国市场的概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对19世纪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棉纺织业发展所反映的世界格局的主要变化。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年11月7日,爱因斯坦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基本上过着一种平静的、很少受到社会公众搅扰的生活。现在,他很快将见识到20世纪除科研和技术之外的另一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力量——大众传媒。一向以矜持克制和客观冷静的绅士风度闻名于世的伦敦《泰晤士报》编辑部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报道了“科学中的革命”。报道所援引的消息——五个月之前进行的一次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在四年前建立的“宇宙新理论”,这个11月早晨的报道点燃了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尽管如此,无论在11月7日还是在随后的日子里,柏林都没有拿它当一回事。德国首都的老百姓所关心的是另外一些事情。多数人正在忍饥挨饿,几乎所有东西都处于紧缺状态。
①选择英国伦敦的态度,从爱因斯坦理论及其贡献的角度,用一段话解释其态度的成因。
②选择德国柏林的态度,结合相关史实,阐释其态度形成的社会环境。
材料 1919年11月7日,爱因斯坦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基本上过着一种平静的、很少受到社会公众搅扰的生活。现在,他很快将见识到20世纪除科研和技术之外的另一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力量——大众传媒。一向以矜持克制和客观冷静的绅士风度闻名于世的伦敦《泰晤士报》编辑部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报道了“科学中的革命”。报道所援引的消息——五个月之前进行的一次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在四年前建立的“宇宙新理论”,这个11月早晨的报道点燃了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尽管如此,无论在11月7日还是在随后的日子里,柏林都没有拿它当一回事。德国首都的老百姓所关心的是另外一些事情。多数人正在忍饥挨饿,几乎所有东西都处于紧缺状态。
——摘编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英国伦敦和德国柏林的媒体对爱因斯坦及其理论报道的态度,你更侧重于哪种态度?请选择其中一种态度,并结合所学,按以下要求作答。①选择英国伦敦的态度,从爱因斯坦理论及其贡献的角度,用一段话解释其态度的成因。
②选择德国柏林的态度,结合相关史实,阐释其态度形成的社会环境。
3.单选题- (共21题)
4.
为了吸引平民参政,雅典大搞财政补助,使民主政体一度有了“伯里克利的面貌”,但他绝不会当僭主,因为他是自由民主的真正信徒。他的“财政补助民主制”受到了有识之士的批评,而广大贫民却为他的热情欢呼。这说明
A.财政补助民主制保障了雅典民主政治 |
B.伯里克利为贫民参政的发展做出贡献 |
C.财政补助民主制为雅典自由民主奠基 |
D.伯里克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5.
希腊人认为,城邦是“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精神、道德和智慧力量的唯一体制”,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体制”。下列言论的内涵与此观点最吻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奴隶是人” |
C.“人是城邦的动物” |
D.“人生而平等” |
6.
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D.法国1875年宪法 |
7.
在某国际会议上,朝鲜问题经过历时五十一天的讨论,由于美国的阻挠,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而印度支那战场上,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推动了会议达成停战协议。这次会议是
A.1921年华盛顿会议 |
B.1945年波茨坦会议 |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
D.1955年万隆会议 |
8.
随着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事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③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④施行“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归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③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④施行“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归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查俄国海线可达上海,旱线可达恰克图,其消息灵捷极矣。即如曾纪泽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由上海至京仅二千数百里,较之俄国至上海数万里,消息反迟十倍。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这说明
A.外交和军事合力收回伊犁 |
B.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 |
C.新疆问题加速了电报铺设 |
D.电报铺设在中国各地受阻 |
10.
沿海地区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活跃地带,沿海城市辐射地区经济发展。下图标示的城市中,既是民国初年纺织业中心,又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11.
读2001年11月14日《新民晚报》上的漫画《圆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
B.国际社会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 |
D.中国入世使得世贸组织更加完整 |
12.
由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事件,政治哲学家或政治思想家通过“出海航行”,去寻找陌生的、未知的新世界,去征服“新大陆”,甚至是去征服自然,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造成殖民扩张与掠夺 |
B.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
C.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 |
D.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 |
13.
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写道:“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农民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下列项属于该言论背景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
B.苏联要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
C.德军入侵导致苏联国土沦丧 |
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 |
14.
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从1933年4月开始工作,到1942年结束时,共吸收了275万名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据此可知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
①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
②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
③说明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反映了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①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
②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
③说明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反映了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3年中,德国工业产量增长四倍,法国增长三倍,英国增长一倍。西欧国家迅速实现经济复苏和繁荣的主要原因有
①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③主导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
④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①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③主导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
④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6.
唐代“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水手多达百人,每年往返于江西与淮南,所获利润十分可观。杜牧也曾说富室大户往往聚居于江淮地区水运方便的“草市”。这集中反映了唐代
A.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
B.水运是江淮经济发展的关键 |
C.江淮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
D.草市发展改变人口空间分布 |
17.
孙中山发表北上要旨:一是“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二是“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于建设”。据此判断,该“要旨”发表于
A.1912年 |
B.1915年 |
C.1924年 |
D.1926年 |
18.
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 |
B.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 |
C.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
D.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 |
19.
“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
B.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
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 |
D.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 |
20.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逐渐得到巩固,但这些国家的自身矛盾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且更加尖锐和复杂。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些新的思想或风格,其中主要有
①批判现实主义
②浪漫主义
③和平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
①批判现实主义
②浪漫主义
③和平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1.
1896年,创办于上海公共租界的《苏报》以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为主要内容。1903年,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逮捕主要当事人,从而爆发了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下列著作由此案当事人撰写的有
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变法通议》
③《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④《革命军》
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变法通议》
③《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④《革命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2.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军闪击波兰
②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①德军闪击波兰
②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A.①③④② |
B.①④③②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23.
下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加速了“霸王行动”实施 |
B.反映了苏英不顾美国利益 |
C.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