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7周周清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510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王余光《中国文献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知识分类体系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阿桂(1717年—1797年),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很受乾隆帝器重。阿桂建功立业的真正起点是参与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用兵和经营。1757年底,清军基本平定准噶尔部,但仍有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1759年,阿桂奉命前往刚收复不久的阿克苏,处理地方善后事务。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困难,他将当地现存的牛羊作为军需。1760年初,阿桂率军民开赴伊犁,这是伊犁屯田的开始。九月,就伊犁驻防和屯田问题阿桂给乾隆帝提出了七条建议:第一,增派更多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第二增派更多士兵从事驻防屯田;第三,在发展屯田基础上增加驻军数目;第四,修建城堡以保证屯田顺利开展;第五,筹集马匹骆驼,设置沿途台站;第六,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解决当前军队缺粮困难;第七,从流放的新疆犯人中,选派能工巧匠赴伊犁,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阿桂的七条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重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此后,阿桂还发展新城镇,既是屯田管理中心,又成为商业贸易中心。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桂在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桂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历史功绩。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9世纪,“尸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学相较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国近代医学观念变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3.单选题(共16题)

4.
公元前483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时,一个陌生的市民来到贵族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帮自己在陶片上写上“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办后询间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这个市民回答说,他没做错什么,自己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他只是讨厌人们到处都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就这样,阿里斯提德被陶片法驱逐。材料说明陶片放逐法
A.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C.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5.
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B.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
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D.为近代确立立法规范
6.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8.
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
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
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
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
9.
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并称其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机制方案”。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C.区域经济集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D.新兴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
10.
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
A.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B.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
D.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
11.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入侵,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组织人力修筑海塘提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这反映了
A.藩镇林立的局面难以抵御灾害
B.人口大批南迁引发环境问题
C.政治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北方经济发展依赖南方财富
12.
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A.商业立国的理念
B.殖民扩张的野心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13.
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4.
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5.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公有制经济失去主体地位
D.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16.
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17.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18.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19.
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
A.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B.技术人员格外匮乏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