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05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若素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粱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梁启超的观点。

2.单选题(共18题)

2.
依照法律,雅典人每年可以放逐一位政治领袖。由公民大会投票选出,投票时只要在陶片上刻上名字即可,无需过失,也无需罪行,只要获得票数超过六千,即遭流放。这表明
A.陶片放逐法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B.雅典民主是一种集体暴政
C.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的混乱D.雅典法律更注重程序正义
3.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4.
2014年9月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因55.8%的民众反对独立而告终,联合王国继续维持统一局面。在苏格兰举行公投前夕,面对联合王国的分裂危机,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但白金汉官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是因为
A.英国女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
C.英国宪法规定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
D.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也有权统治苏格兰
5.
1937年,将介石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使我们的民族做一个堪与各国并立于世界的民族。”据此可知
A. 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B.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 民族意识的觉醒关系抗日大局
D. 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建立
6.
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的“红色恐怖”的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遭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7.
1952年10月,刘少奇提出:“如果我们在今后两三年内制订宪法,势必重复共同纲领,承认资本家的财产及剥削雇佣劳动为合法。但是再过七八年以后,我们又要把资本家的企业国有化,再制订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似乎是有些不好。由此可见刘少奇主张
A.应慎重对待制订新宪法的问题
B.要尽快制订社会主义宪法
C.新宪法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D.宪法要规定实行计划经济
8.
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9.
1947年春,希腊共产党军队由于得到了苏联等国支持,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此,西方认为,如果共产党在希腊胜利,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地中海国家一系列灾难。希腊局势的发展直接导致了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10.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为全国统一货币,旧时货币一律作废。汉武帝此举意在
A.彻底清除王国势力
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抑制私营手工生产
D.切实强化中央集权
11.
“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胡椒,每年不过二千一百吨。而到十六世纪以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猛增到七千吨。”这主要是由于
A.欧亚直接贸易的形成
B.美洲加入了全球贸易
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轮船等新交通的出现
12.
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A.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13.
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B.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4.
1984年6月至7月,全国第二利税改革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按照国家设置的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这次利税改革
A.有利于国营企业自主权扩大
B.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C.加速了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
D.有利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
15.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16.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17.
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D.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18.
《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C.进化论唤醒了民族的觉醒
D.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19.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下列属于“新事业”的是
①实行按劳分配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