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到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000顷,总数达227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到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到18世纪进入到议会圈地阶段,随着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农民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存和生活,被迫四处流浪。
——摘编自《英国圈地运动和清初圈地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到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000顷,总数达227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到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到18世纪进入到议会圈地阶段,随着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农民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存和生活,被迫四处流浪。
——摘编自《英国圈地运动和清初圈地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欧亚交通梗阻,纯碱奇缺,独霸我国碱业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囤积居奇,致使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食品业和用碱工业由于买不到纯碱而被迫停产倒闭。1917年,吴次伯等人试验制碱成功,经人介绍与范旭东商谈办厂事宜。然而卜内门公司百般刁难,吴次伯中途背信弃义,英国汇丰银行又要挟财政部将用盐制碱特权给予英商。面对严峻的形势,范旭东北上招股,担负起办厂重任,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成立,范旭东被推选为总经理。
——摘选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外国资本家封锁关键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又缺乏资金,股东纷纷退出,使永利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范旭东在1921年以高薪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候德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得永利于1924年8月开工生产。1926年6月,永利终于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范旭东给产品取名永利纯碱,以区别于“洋碱”。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金质奖。从1927年到1937年,永利的纯碱年产量翻了三番多,“红三角”牌纯碱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一带。范旭东说:“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
——摘自吴晓波《改变“食土民族”的商之大者:范旭东》《经济观察报》2011.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的实业活动。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欧亚交通梗阻,纯碱奇缺,独霸我国碱业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囤积居奇,致使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食品业和用碱工业由于买不到纯碱而被迫停产倒闭。1917年,吴次伯等人试验制碱成功,经人介绍与范旭东商谈办厂事宜。然而卜内门公司百般刁难,吴次伯中途背信弃义,英国汇丰银行又要挟财政部将用盐制碱特权给予英商。面对严峻的形势,范旭东北上招股,担负起办厂重任,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成立,范旭东被推选为总经理。
——摘选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外国资本家封锁关键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又缺乏资金,股东纷纷退出,使永利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范旭东在1921年以高薪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候德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得永利于1924年8月开工生产。1926年6月,永利终于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范旭东给产品取名永利纯碱,以区别于“洋碱”。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金质奖。从1927年到1937年,永利的纯碱年产量翻了三番多,“红三角”牌纯碱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一带。范旭东说:“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
——摘自吴晓波《改变“食土民族”的商之大者:范旭东》《经济观察报》2011.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的实业活动。
2.论述题- (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
——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
——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18题)
7.
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A.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
B.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
C.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 |
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
8.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谈道:“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在大战爆发以前,华北一定多事,甚至要树立伪政权都不一定。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渠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不一定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蒋介石政府
A.积极揭露江伪政权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
B.贯彻落实共产党人的持久战略思想 |
C.已经正式对日宣战,采取措施保家卫国 |
D.建立抗日作战基地,落实持久作战思想 |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 制度名称 |
国民革命时期 |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时期 |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 |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
解放战争时期 |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
10.
从1972年起,***,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生产 |
11.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 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 D.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
12.
学者叶坦先生指出,“随着宋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分工的细密推动了可供市场交换货物品种的增多,于是以雇主出资、雇员出力的新型关系在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走向兴盛 |
B.资本主义雇佣已普遍 |
C.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失败 |
13.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
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
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 |
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 |
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
14.
下表是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统计(部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发明者 | 职业 | 国别 | 发明成就 |
史蒂芬孙 | 煤矿工人 | 英国 | 蒸汽机车 |
瓦特 | 机械修理 | 英国 | 改良蒸汽机 |
阿克莱特 | 理发师 | 英国 | 水力纺纱机 |
A.英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工厂” |
B.英国完全垄断了新发明成果 |
C.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
D.发明成果领先于世界水平 |
15.
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他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 |
B.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 |
C.打破了传统社会的阶级结构 |
D.引起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 |
16.
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
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 |
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 |
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18.
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
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
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 |
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
19.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应该给予地方和企业以足够的自主权;应该充分利用经济组织、经济手段、价值规律的作用。这则材料信息
A.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
B.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
C.表明中国开始探索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改革 |
D.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
20.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
21.
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发展
A.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 |
B.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
C.是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 |
D.受到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
2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安排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旨在
A.否定了神创造世纪的理论 |
B.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
C.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 |
D.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 |
23.
1927年8月,***在《湖南民众组织更需要武装》中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
A.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 |
B.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
C.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D.已经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