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2.
从很早的时候起,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就在希腊社会中被打破了。公元前6世纪,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这项改革
A.汲取了梭伦改革的精髓 |
B.以地区部落冲击血缘部落 |
C.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
D.增强了城邦国家公民力量 |
3.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总之,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他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是因为
A.雅典所有公民开始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 |
B.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 |
C.制定了“陶片放逐法”以维护民主制度 |
D.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
4.
公元前450年,伯利克里改革公民权法案,将之前只要其父为雅典人即可获得雅典公民身份的相关规定,调整为新生儿必须父母双方均为雅典人才有资格获得雅典公民权。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城邦政治 |
B.减轻财政危机 |
C.提高妇女地位 |
D.消除跨城邦婚姻 |
5.
许多人认为,古代希腊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古罗马法学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是中肯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古希腊哲学家的眼中,哲学至高至纯,是不存在专门的法律分支的。因此,如果没有古罗马法学家有意识的努力,精深的希腊哲学是很难转化成庞大而严谨的法学体系的。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古希腊哲学是古罗马法的基础 |
B.罗马法辉煌的成就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 |
C.罗马法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支 |
D.罗马法是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
6.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
B.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
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
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
7.
《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
B.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
C.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
D.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
8.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A.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
B.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
C.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
D.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
9.
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A.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 |
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 |
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 |
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 |
10.
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 |
B.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 |
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
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
11.
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