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1)材料一是否表明唐朝时期中国已经实行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国家大事上的决策方式上有何不同?古代雅典行使权力的机构除公民大会外,还有哪些主要机构?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凡百皆奉皇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卷五○一万历四十年十一月乙未条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1)材料一是否表明唐朝时期中国已经实行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国家大事上的决策方式上有何不同?古代雅典行使权力的机构除公民大会外,还有哪些主要机构?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2.单选题- (共14题)
2.
“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
3.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4.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5.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
7.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8.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9.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
10.
《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
B.《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
C.《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
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
11.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
12.
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
D.以上说法全部都不对 |
1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14.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C.削弱六部的权限 |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15.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 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