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5题)
3.
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
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
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
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
4.
(月考4)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
5.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
B.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
D.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
6.
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国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国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7.
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
8.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战役名称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
9.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 产生的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共同纲领》 |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 ②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954年宪法 |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0.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
11.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
12.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 | 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
B |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
C |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
D |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
A.A | B.B | C.C | D.D |
13.
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
C.商业环境的恶化 |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
14.
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 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 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 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A. 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 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 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 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15.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
16.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C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