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2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起用低级官员担任宰相,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宰相人数大大增加。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调整选区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通过这些措施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的职能并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单选题(共18题)

4.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5.
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自然地同这种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应该是
A.习惯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B.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D.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
7.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历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8.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9.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10.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
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和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生产关系特征的是
A.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B.车轻工捷,获利尤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十不给一,无异空取
12.
明太祖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颁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其做法
A.体现了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坚守
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优势
C.是中国商业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
D.反映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13.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14.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B.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C.洋务官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D.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15.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
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16.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17.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18.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19.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强调理性
C.呼唤仁爱
D.倡导美德
20.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B.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21.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3.选择题(共2题)

22.

读“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读“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