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2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古希腊有多次著名立法活动,但大都限于城邦内部,从未出现过统一而体系化的法典。古希腊的法律中没有发达的专业术语,成文法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其关于城邦民主政制的立法,即对于国家政体的思考对以后欧洲国家的公法产生了较大影响。

——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

材料三 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的“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法律与古罗马法律的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2.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3.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中有一段“通过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政治职位”的对话。

对话表明作者
A.意在讽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B.表达对社会等级分化的不满
C.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严历谴责
D.揭露和批判政治制度的弊端
4.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B.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C.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5.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6.
一直到18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主要是神学的附属和部分社会上层人士的爱好和特长。19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工程和应用类科技的研究人员广泛增加。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A.人文主义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B.近代自然科学源于宗教神学
C.应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7.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A.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B.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C.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8.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9.
中世纪时,发放高利贷收取利息是“在上帝眼里最丑恶、最可憎的犯罪”。但到1548年,一些教会成员开始请求接受“适度、可接受的高利贷”,这种修正很快就让位于一种颇具讽刺的态度:“获取高利贷的人去地狱,不这么干的人去贫民窟”。这种修正表明
A.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B.宗教改革颠覆了人们的是非观
C.商业资产阶级取得教会领导权
D.人文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10.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
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B.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11.
明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兆、星相、神鬼、魂魄、痴傻、幻觉、梦境等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的描写,且在行文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这种写作现象
A.利于增加小说的生动性和阅读性
B.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风貌
C.说明小说作者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
D.表明小说是新的宗教迷信传播载体
12.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由此可见,《诗经》
A.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
B.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
C.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
D.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13.
清代孙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下列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A.《曹全碑》
B.《颜勤礼碑》
C.《兰亭序》
D.《古诗四帖》
14.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进化论的社会化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15.
有学者指出:“尽管克里斯梯尼的确是雅典革命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但是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因此,民主政治不是一个发善心的精英集团给予被动人民的恩赐,而是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材料表明
A.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D.历史评论无法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