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两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两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
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断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文化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之处。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样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
材料一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文化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之处。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样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
3.单选题- (共21题)
4.
“(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下列选项最能诠释这一观点的是
A.一位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控告官员盗取神庙财产 |
B.五百入议事会声讨并剥夺战神山贵族议事会的权力 |
C.雅典连续三年通过陶片放逐法流放僭主的支持者 |
D.雅典进行了抽签选取执政官的选举方式改革 |
5.
在罗马共和国公民看来:个人德行、家庭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由此可见
A.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
B.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 |
C.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 |
D.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罗马公民的特点 |
6.
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英国权力重心转移说明英国
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 |
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 |
7.
据《美国历史十五讲》:“新宪法的通过……使美国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从而最终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美国“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主要是指
A.建立了联邦制体系 |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C.完善了民主选举制 |
D.实现了各州之间的互相妥协 |
8.
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
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
B.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
C.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
D.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
9.
有人认为,美国民主政体的关键机制就是“自由的、公平的和公开的选举制度”,选举被认为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必由之路。这体现了美国
A.政党主导选举 |
B.推崇权力制约与平衡 |
C.注重程序民主 |
D.遵循天赋人权原则 |
10.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 贵族阁员 | 非贵族阁员 |
1832~1866 | 64 | 36 |
1867~1884 | 35 | 23 |
1885~1905 | 40 | 29 |
1906~1916 | 25 | 26 |
1918~1935 | 25 | 82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
11.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 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 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A.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 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 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2.
“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甶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这一表述说明了
A.资产阶级需求建立自由市场 |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了世界 |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己经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 |
13.
16世纪前后,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颗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
A.农业是葡萄牙的经济支柱 |
B.农业利润远远大于海外贸易 |
C.阻碍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 |
D.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 |
14.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5.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
C.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
D.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
16.
到18世纪中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英国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
A.促使英国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 |
B.导致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 |
C.推进英国社会大力发展新技术 |
D.削弱英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
17.
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 |
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
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
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 |
19.
英国莎士比亚(1564﹣1616)的《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二场台词:“我们这次(审判)要尽力避免暴虐,因为我们已经按照法律的程序公开进行,有罪无罪,总可以见个分晓。……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这些台词反映当时英国社会
A.普遍认可法律精神价值 |
B.限制王权成为大众意识 |
C.法治已经取代了人治 |
D.呼吁司法应公正平等 |
20.
苏格拉底一生中,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这主要表明苏格拉底
A.是代表平民阶层的哲人 | B.具有与智者相似的诉求 |
C.关注民众思想道德教育 | D.重视理性和知识的传承 |
21.
洛克在《论财产》中指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 |
B.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 |
C.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 |
D.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22.
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把好色贪吃、放纵奢华看作十恶不赦,要进第九层地狱,但在但丁眼里这些只是轻微的错误,最多只需要进第一层地狱。这说明了
A.但丁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奠基人 | B.欧洲社会普遍存在放纵欲望行为 |
C.教会的说教无法阻止人性的觉醒 | D.放纵欲望的行为遭到人们的反对 |
23.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