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8届高三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02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謇“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简答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明创造。

观察上述九幅图片,先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然后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单选题(共16题)

3.
(题文)“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成为僭主的台阶。”据此可知雅典(  )
A.用民主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B.城邦体制下人们心胸狭窄
C.开启了民主政治的鼎感时期D.官僚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
4.
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论述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表明罗马法促进了对外贸易
D.指出了罗马法的弊端和缺陷
5.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6.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7.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8.
(题文)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
A.体现共和精神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D.凸显行政权至上
9.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A.对基督教的认同
B.主张政教合一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希望共建人间天国
10.
(题文)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11.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12.
2009年美国《外交政策》发表评论认为,金砖四国(中、印、俄和巴西)代表世界未来格局,如同《后美国时代》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中、印、俄和巴西将逐渐走上全球政治舞台,成为世界强国,美国人只能独自悲伤。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C.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美国将会丧失强国地位D.“金砖四国”将会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
13.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B.坊市
C.夜市D.草市
14.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15.
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B.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C.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16.
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的。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蒲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17.
有数据统计,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森林、铁矿和煤矿,五分之二的铁路,十分之七的大豆产量,五分之二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造成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D.引发了列强抢占中国资源的狂潮
18.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4.选择题(共1题)

19.在化学式 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