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21题)
4.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项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 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
5.
“雅典人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但他在仅仅屈从于他人专断意志的‘约束’与由法律这一应受尊重的规则所确认的‘约束’之间做出了严格的界分,因为后者是一种自我强制。”这一论述反映了雅典人
A.反对贵族政治的不公平 |
B.主张自由是法治的基础 |
C.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 |
D.遵守正当程序制定的法律 |
6.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
A.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 D.“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
7.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
B.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
8.
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
9.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中共从“悬在半空”到“脚踏实地”主要由于
A.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
B.制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
C.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10.
下面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党员成分构成”统计图,其中a年到b年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
B.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
C.工农运动支持北伐进程 |
D.湖南农民运动的推动 |
11.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
12.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天国活动失败原因时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太平天国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纲领 |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13.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A.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
B.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
C.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14.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
C.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
D.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
15.
列宁曾说:“巴黎公社最终结束了这一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过程,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这表明
A.工人斗争推动了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 |
B.法国共和观念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中 |
C.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D.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度建立 |
16.
有位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赖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最有可能是
A.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
B.地方人大代表选举 |
C.村民委员会选举 |
D.政协委员选举 |
17.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剧 | 宪法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5年宪法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案;1923年曹混宪法;1945年中华民国宪法 |
法国 | 1945年宪法 |
其他 | 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宪法 |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泛趋于制度化 |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
D.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
18.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9.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下列史料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
A.雅典的迅速崛起和强大震动了北方的马其顿,被马其顿所灭 |
B.德国统一后,取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引发了一战 |
C.英国为打败强大的贸易劲敌,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夺取海上霸主地位 |
D.日本崛起后,想挑战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立起来的秩序,发动了侵华战争 |
21.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 B.法律地位至上 |
C.法律并非万能 | D.司法必须公正 |
22.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
B.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西欧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
C.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
D.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
23.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