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统一前的德意志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而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啤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擅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 1800年前后,德国人Johann Peter Hebel写了一个故事,主角是当时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登上行宫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风车磨坊,于是命令拆掉它。磨坊主声称这是他家祖传财产,坚决不拆。国王命人强行拆除。此后,磨坊主将国王告上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国王重建一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一切损失。故事写成后长期无人问津,辗转流传到法国。到了帝国统一的威廉一世时代,为了弘扬“德国精神”,这个故事居然从法国“出口转内销”又传回德国,主角变成了威康一世,从此这个故事广为传播。
—摘编自《“威廉皇帝与磨坊主”证伪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精神”的内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统一前的德意志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而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啤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擅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 1800年前后,德国人Johann Peter Hebel写了一个故事,主角是当时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登上行宫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风车磨坊,于是命令拆掉它。磨坊主声称这是他家祖传财产,坚决不拆。国王命人强行拆除。此后,磨坊主将国王告上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国王重建一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一切损失。故事写成后长期无人问津,辗转流传到法国。到了帝国统一的威廉一世时代,为了弘扬“德国精神”,这个故事居然从法国“出口转内销”又传回德国,主角变成了威康一世,从此这个故事广为传播。
—摘编自《“威廉皇帝与磨坊主”证伪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精神”的内涵。
2.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项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 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
5.
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其关键在于对国家权力分配问题的解决。这里的“关键”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光荣革命排除暴力 |
C.国王掌握国家权力 |
D.阶级利益得到调和 |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
7.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的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
B.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
C.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
D.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
8.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不结盟政策 |
C.“一边倒”政策 |
D.多边外交政策 |
9.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 |
B.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10.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
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
D.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
11.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12.
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中,在大部分的情形下,牙人都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
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
B.宋朝商业水平较低 |
C.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 |
D.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 |
13.
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A.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
B.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
C.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
D.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
14.
杜君立在《现代的历程》一书中认为,“在资本主义崛起(或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战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工业化而言。不同程度的工业化取决于国家受战争影响的强烈程度。正如18世纪长期的激烈战争将英国推向了工业化。”以下表述最符合材料基本思想的是
A.战争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 |
B.洋务运动与内部战争压力有很大关系 |
C.法国工业革命滞后与周边威胁有关联 |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一战的爆发相关 |
15.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
17.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
D.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方针 |
18.
读下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表中现代中国彩礼“四大件”
时间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21世纪初 |
物品 | 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 |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电风扇 | 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 | 房子、车子、票子、保险 |
表中现代中国彩礼“四大件”
A.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强 |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C.婚育观念受到了冲击 |
D.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