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一一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四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
一(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业与商业的关系.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一一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四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
一(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业与商业的关系.
2.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特点。
材料一 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三 彼(郑子玄,此人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为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所采取的对策。(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特点。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推行了诸多措施:清政府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如1901年7月撤销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11月,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兵部改陆军部……1904年,公布《商律》(部分)、《公司律》,1908年2月公布《大清银行则例》,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末新政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最终失败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推行了诸多措施:清政府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如1901年7月撤销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11月,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兵部改陆军部……1904年,公布《商律》(部分)、《公司律》,1908年2月公布《大清银行则例》,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末新政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最终失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4.
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
A.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
B.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
C.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
D.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
5.
李根蟠在《翻车与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文指出:“(两宋)水车、尤其是龙骨车的推广是圩田发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区稻麦复种的前提之一。龙骨车、圩田、稻麦复种三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在这三者的发展中,龙骨车的发展是领先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 B.科技进步大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
C.耕作技术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 D.水利设施是农技改进的重中之重 |
6.
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中写道“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土地充分利用且精耕细作 | B.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 D.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
7.
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
C.冶金技术的进步 | D.“百家争鸣”的出现 |
8.
《浅论唐代柜坊和飞钱》-文提到:飞钱产生之初,大多都是商人经营,而不是政府。但是飞钱这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很快就吸引了政府,因为券票的携带异常方便,而大宗交易又愈来愈多,于是政府的态度是由禁止到放任再到应用。从根本上看,飞钱的出现和应用是:
A.政府扶持和培育的结果 | B.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结果 |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D.先进经营方式刺激的结果 |
9.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相比于宋代,明清“商业革命”突出的是
A.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贸易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D.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10.
(题文)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
B.自由观念 |
C.政治主张 |
D.公民意识 |
11.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B.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
C.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
D.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
12.
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地把恋爱主题和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艺术地揭示了专制帝国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
A.《西游记》 | B.《水浒传》 | C.《三国演义》 | D.《红楼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