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美苏两极对峙表现的表格。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美苏两极对峙表现的表格。
| 美国 | 苏联 |
政治 | ①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 | 马歇尔计划 | ② |
军事 | 北约 | ③ |
2.单选题- (共28题)
3.
《民法大全》中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与上述这句话的思想最相符合的是
A.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 |
B.罗马法充满着封建迷信思想 |
C.奴隶和隶农的逃亡必须遭受惩治 |
D.奴隶和奴隶主地位是平等的 |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各州的人口总数。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
6.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
A.英国君主大权在握 |
B.德国半专制君主立宪制 |
C.美国国会形同虚设 |
D.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
11.
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D.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
14.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
B.对西方侵略缺乏警觉 |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17.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
19.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实际是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
20.
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位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了。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
C.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
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
21.
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
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22.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中美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材料中所提出“公告”是指
A.《中美上海公报》 |
B.中美关于台湾公告 |
C.中美建交公报 |
D.《波茨坦公告》 |
24.
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
A.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精神 |
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 |
C.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
D.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 |
26.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
B.社会主义制度失败 |
C.东欧剧变 |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27.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 |
28.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它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五极世界 |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
C.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
D.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29.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
3.选择题- (共6题)
4.填空题- (共1题)
36.
某位同学完成了一段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介绍稿。请将横线处应该填写内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自 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掀起各种形式的抗争和救亡图存的斗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为主体的 ②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和 ③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 ④ ;以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参与的 ⑤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逐渐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⑥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45年,终于赢得 ⑦ 的胜利。最终, ⑧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自 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掀起各种形式的抗争和救亡图存的斗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为主体的 ②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和 ③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 ④ ;以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参与的 ⑤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逐渐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⑥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45年,终于赢得 ⑦ 的胜利。最终, ⑧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