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
材料一、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帮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帮授票,由多数帮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帮时,得逐日休会。
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准的发言。
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
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制宪会议代表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
(2)以上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
材料一、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帮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帮授票,由多数帮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帮时,得逐日休会。
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准的发言。
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
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笼子——白宫。——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制宪会议代表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
(2)以上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单选题- (共35题)
2.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
C.实行陶片放逐法 |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3.
自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的结果公布后,英国人在谷歌上搜索“欧盟”这一关键词,排名第二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欧盟是什么?”有专家说,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雅典式民主”的弊端,这里所指的“雅典式民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A.滥用误用国家权力 |
B.雅典公民的素质普遍较低 |
C.民主范围比较狭隘 |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4.
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伯利克里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制具有局限性 |
B.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 |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D.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 |
5.
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①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③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
④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①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③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
④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A.①②③ |
B.②⑧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
7.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8.
(题文)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
B.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
C.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
D.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
9.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 | B.不予受理 |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 D.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
11.
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他在这里论述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 |
B.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 |
C.万民法出现的原因 |
D.“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 |
12.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形式规则
C. 最早的成文法
D. 保护贵族利益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形式规则
C. 最早的成文法
D. 保护贵族利益
13.
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确保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罗马公民在帝国的特殊地位 |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
1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布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最高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洲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
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
C.实行政党竞争制约的原则 |
D.建立民主自由制度 |
15.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 |
B.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议会 |
C.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
D.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 |
16.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
C.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
D.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
17.
1701年,英国上院提出一项动议,主张子爵每年起码要有4000镑的固定收入,男爵的年收入不低于3000镑。此“动议”旨在
A.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 |
B.提升新贵族的地位 |
C.保护上院的行政权力 |
D.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 |
18.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
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
19.
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 自由原则 B. 制衡原则 C. 民主原则 D. 平等原则
A. 自由原则 B. 制衡原则 C. 民主原则 D. 平等原则
21.
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领袖博纳征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越过国会授权推动医改和移民法案,公开指责奥巴马“像个皇帝”,随后又宣布正式起诉政府“违宪”。对美国政治表述正确的是
A.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违宪 |
B.最高法院可以裁定总统行政令是否违宪 |
C.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 |
D.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对峙矛盾难以调和 |
22.
2013年4月17日,美国参议院否决两党议员提出的控枪法案(该法案得到奥巴马的大力支持),大感失望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怒斥这是“耻辱的一天”。这表明
A.美国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
B.美国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小 |
C.美国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
23.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24.
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5.
渡江戓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求同存异 |
26.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新闻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对中国的评价 |
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的评价 |
27.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中国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真正的不结盟 |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
28.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
3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观点的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②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③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②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③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31.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决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
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
32.
下表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 | 中国的出口 | 中国的进口 |
1972 | 32 | 60 |
1975 | 156 | 304 |
1980 | 1059 | 3755 |
1985 | 3865 | 3856 |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33.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
B.参与发起建立APEC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34.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③ |
35.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36.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