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1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国明代和英国近代都产生了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所处社会环境看,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分)
(2)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8分)

2.单选题(共23题)

2.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3.
法国学者费奈隆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4.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5.
《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来裁判条件,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可以保护大众的权利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公平的
6.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7.
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 ) 
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简介灵活、实用有效
③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  ④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乙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C.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主张废除原法律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9.
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们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10.
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②1688年的“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制内阁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
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12.
《大国崛起》中对某一历史文献如此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该历史文献应是(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3.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活动频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    )
A.虽然“临朝不理政”,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
B.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C.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
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
14.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2004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这反映出(    )
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
③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断增强
④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16.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的说主要在于()
A.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B.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建立了国家政权,否定了封建制度
D.认为人民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
下列有关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法国总统比美国总统任期长B.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美国总统不可
C.两国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两国总统的权力都很大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到29日已经上任满100天,普遍认为奥巴马的“百日新政”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在外交上,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倡导“巧实力”政策,带领美国回归国际合作,开始显露出与上届布什的共和党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的明显不同。对美国两党政府的这种政策转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的不过是外交风格和表达方式、具体目标的不同
B.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仍然是奥巴马与布什同样坚持的重点
C.由于金融危机的打击,奥巴马政府开始放弃维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D.奥巴马作为政治家能根据现实,不断调整所体现出的灵活性
19.
2003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对伊宣战演讲,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开始了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依照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何来看待这一军事行动的实施?(    )
A.美国总统在派兵参战之前,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海陆空三军的总司令,可以由其根据情况的需要自行决定
C.宣战权等交由国会控制,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
D.总统的权力在不断扩大,可以凌驾于国会之上
20.
1896年帮助麦金莱赢得大选的马克·汉纳说:“要赢得竞选,需要两个东西。第一个是金钱,第二个我就不记得了。”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得更具体:“任何竞选都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金钱,其他三项都可以忘掉。”这些都从根本上说明的问题是( )
A.民主政治是金钱政治
B.美国的两个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
21.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22.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间接民主制的形式
B. 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利
C. 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D. 议会拥有立法权
23.
拿破仑把皇冠戴到了自己头上,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在回忆录中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在所有现实情景中,我除了通过专政的途径外不可能达到目标。我这样做了。”对法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一现象认识不当的是( )
A.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B.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政权是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需要
C.一定程度上符合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D.启蒙运动的影响还没有深入人心
24.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选择题(共13题)

25.七年级学生王某,平日不守纪律,经常逃课上网,也不接受教育,常常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物,稍有不从,就大打出手。辍学后竟发展到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一次持刀抢劫过程中他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年。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26.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称赞:“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好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儿反应,保持原姿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27.经过实验测得衣藻DNA在细胞中分布如下: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中,1%在线粒体中,1%游离在细胞质中。这些数据说明(   )

28.某校高三4班有50名学生进行了一场投篮测试,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为了了解其投篮成绩,甲、乙两人分别都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编号(1﹣50号),并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抽样,其中一人用的是系统抽样,另一人用的是分层抽样.若此次投篮测试的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视为优秀,小于80分视为不优秀,如表是甲、乙两人分别抽取的样本数据:

甲抽取的样本数据

编号

2

7

12

17

22

27

32

37

42

47

性别

投篮成 绩

90

60

75

80

83

85

75

80

70

60

乙抽取的样本数据

编号

1

8

10

20

23

28

33

35

43

48

性别

投篮成 绩

95

85

85

70

70

80

60

65

70

60

(Ⅰ)在乙抽取的样本中任取3人,记投篮优秀的学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Ⅱ)请你根据乙抽取的样本数据完成下列2×2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投篮成绩和性别有关?

优秀

非优秀

合计

合计

10

(Ⅲ)判断甲、乙各用何种抽样方法,并根据(Ⅱ)的结论判断哪种抽样方法更优?说明理由.

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P(K2≥k)

0.15

0.10

0.0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K2= n(adbc)2(a+b)(c+d)(a+c)(b+d) ,其中n=a+b+c+d)

29.已知|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2,向量 {#mathml#}a{#/mathml#} 与 {#mathml#}b{#/mathml#} 的夹角为60°,则|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等于(   )
30.设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3S3=a4﹣2,3S2=a3﹣2,则公比q=(   )
31.已知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且a=4,b+c=5.A=60°,则△ABC的面积为(   )
32.已知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且a=4,b+c=5.A=60°,则△ABC的面积为(   )
33.在△ABC中,a=15,b=10,A=60°,则cosB=(   )
34.在△ABC中,a=15,b=10,A=60°,则cosB=(   )
35.已知x>y>z,且x+y+z=0,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36.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 {#mathml#}1n+n+1{#/mathml#} ,前n项和为9,则n等于(   )
37.已知sinθ= {#mathml#}33{#/mathml#} ,求 {#mathml#}cos(π2+θ)sin(πθ)cos(3π2+θ){#/mathml#} 的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