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10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和英、法两国国家权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中国史被称为“百年屈辱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材料一……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畅通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三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炮台,一律削平。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四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以材料二的内容为转折点,列强侵华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的进步,结合你所了解的史实,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台湾被割占,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造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此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23题)

4.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8.
“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民性中最大的特点。”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9.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0.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是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D.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11.
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12.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禁烟运动
D.辛亥革命
14.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
⑤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5.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16.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17.
抗战爆发后,以国民政府为主体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根据统计,将军级别的牺牲了115名,团级以上的牺牲了1229名。这些数字表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军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8.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的起点”。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19.
淮海战役纪念馆前有一雕塑作品:一个山东老解放区农村最常见的木轮车车轮,上面披红挂彩。该作品的寓意是
A.运动战是解放战争的基本战术
B.装备优劣不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C.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D.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
20.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
A.二月革命使得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二月革命使得俄国退出一战
D.二月革命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21.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
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相比较,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
A.由中心城市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23.
当人们听到《国际歌》时,都会想起词作者鲍狄埃,想起巴黎公社的英雄们。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普法战争有关
B.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社员的英勇斗争精神永存
D.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工人政权的尝试
24.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25.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6.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
A.英、法、美B.英、法、德C.德、法、美D.英、德、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