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2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时表示“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保证我国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4分)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2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2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4分),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时表示“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保证我国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4分)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2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2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4分),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4分)
2.
(1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4分)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2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三,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2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4分)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2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三,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2分)
3.
(19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2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
材料四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一一《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5)概括材料五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6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2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
材料四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一一《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5)概括材料五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6分)
2.单选题- (共17题)
4.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
C.实行陶片放逐法 |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5.
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
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
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 |
B.内地传教权 |
C.最惠国待遇 |
D.领事裁判权 |
7.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 年9 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
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
A.《四月提纲》 | B.七月流血事件 | C.二月革命 | D.十月革命 |
9.
柏林墙修建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A.“柏林危机”的产物 | B.“冷战”的产物 |
C.两德对峙的产物 | D.美苏争霸的产物 |
11.
历史老师在某课课件结尾处添加了一组图片:青铜宝剑、铁犁、汉代素纱蝉衣、唐宋瓷碗和明清的彩瓷瓶,历史老师最可能要表达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间风俗 | B.元代的海外贸易 |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成就 | D.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
12.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
B.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13.
下列事件,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
A.造成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为列宁主义 |
14.
如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两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
16.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吴晓东;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17.
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在《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 |
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和社会现状的不满 |
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的不满 |
18.
***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②①④③ | B.③①②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下列与他同属于同一流派作品的是( )
A.雪莱的《西风颂》 | B.《巴黎圣母院》 |
C.《约翰•克里斯朵夫》 | D.《等待戈多》 |
3.选择题- (共4题)
22.
{#mathml#}{#/mathml#} 的分母增加2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扩大{#blank#}1{#/blank#}倍,即增加{#blank#}2{#/blank#}。
23.
{#mathml#}{#/mathml#} 的分母增加2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扩大{#blank#}1{#/blank#}倍,即增加{#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