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一中高一下3月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0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2.
(18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

2.单选题(共12题)

3.
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A.十二铜表法B.陶片放逐法C.雅典公民法D.公民大会法
4.
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  )
A.保护公民人格权B.已经十分完善
C.注重法律程序D.追求公平正义
5.
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6.
艾森豪威尔事后认为,提名沃伦乃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对把霍姆斯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也曾追悔莫及。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自我解嘲道:“无论你把什么人放在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权力高于总统
B.1787年宪法奉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C.总统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党的利益
D.美国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7.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B.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8.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反割台斗争中
10.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1.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 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 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 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12.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
A.《四月提纲》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3.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改革
B.和平共处
C.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14.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D.“一边倒”

3.选择题(共2题)

15.已知函数f(x)=sin2x+2cos2x﹣1,将函数y=f(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则g(x)的解析式为{#blank#}1{#/blank#}.
16.已知函数f(x)=sin2x+2cos2x﹣1,将函数y=f(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则g(x)的解析式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