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广州执信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00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8/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为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妥协”解释为:用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
以近代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为例,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认识。(要求:以中国和一个欧美国家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在中国近代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富强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资料
1876年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来源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材料三(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请回答:
(1)指出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认识的异同
(2)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4.
“他的改革将族群制单位改造为选区制单位,从而将‘部落民’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很多人都获得了公民权,而旧的部落只限于其宗教功能。”“他的改革”
A.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5.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6.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 
B.制宪会议不得人心
C.部分州对强化中央权力心存疑虑
D.1787年宪法仅代表个别州的利益
7.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8.
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9.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10.
张之洞在1901年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该言论
A.实质是主张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B.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
C.说明张之洞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D.对西方议会制度持否定态度
11.
“吾人今日所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之眼光……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占有史料
B.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必须像艺术家一样
C.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想象和推理上
D.研究者应在适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价

3.选择题(共1题)

12.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停产、半停产,人们开始“捂紧钱袋子”过日子,消费水平下降。这说明,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