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001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以上材料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什么弊端?
(2)根据材料一“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其具体表现主要是什么?
(3)材料二中“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巨变”指什么?几经反复法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
(4)分别写出英国、德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法律文献
2.
政治治理是门大艺术,古往今来的政府都在探寻更高效、更合理治理模式。
材料一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生气勃勃的新欧洲”重新“崛起”。其主要政治表现?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15题)

4.
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公民确认为损害城邦民主的人放逐国外,但特别规定不得动其财产。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人民主权原则B.贵族享有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违背民主原则
5.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 便于买卖的公平交易
B. 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 体现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特征
6.
美国1787年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说:“也许有人认为,论证联邦的裨益是多余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听到在反对新宪法的私人圈子里的私下议论说:对任何一般性制度来说,十三个州的范围过于广阔,我们必须依靠把整体分为不同部分的独立邦联……”宪法通过后,这“十三个州”最终成为
A.松散的邦联国家
B.联邦共和制国家
C.君主立宪国家
D.十三个独立国家
7.
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
A.说明鸦片输入危害
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8.
干支纪年法是以天干和地支搭配组合在一起,按顺序纪年的一种传统纪年方法。《辛丑条约》的得名,是因1901年为旧历辛丑年。据此推断1900年应该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9.
“吾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1931年,日本侵略者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久侵占整个东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1.
某同学通过学习专题“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整理出如下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 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12.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涵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
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空白处应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
14.
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5.
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6.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
17.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18.
当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当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当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而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 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B. 两极格局
C. 单极世界的发展趋势 D. 多极化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