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2.单选题- (共13题)
2.
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社会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他评论的是
A.梭伦改革的作用 | B.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 |
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 | 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 |
3.
华盛顿·欧文在《华盛顿传》中说:“(当代表即将在宪法文本上签字时)富兰克林凝视着主席座位后边背景上的太阳,对身边的代表说:“在会议时期,我对会议的结果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忧心忡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凝视着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轮红日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山。现在我终于高兴地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而不是一轮冉冉西下的落日。”富兰克林之所以高兴是因为1787年宪法
A.规定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
B.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议会制共和政体 |
C.明确了南北妥协、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治框架 |
D.开启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民主先例 |
4.
***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木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是指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5.
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6.
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挺进大别山 |
8.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
B.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
9.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
10.
该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A.张衡 | B.沈括 | C.郭守敬 | D.僧一行 |
11.
(题文)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
B.牛顿 |
C.普朗克 |
D.爱因斯坦 |
12.
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怀柔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
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
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13.
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
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中国的地方,日记被奉旨毁版 |
B.为“徐图自强”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正途投考者寥寥” |
C.据《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 |
D.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乘坐了外国的小轮船,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 |
14.
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
3.选择题- (共9题)
17.
(2015•陕西)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18.
(2015•陕西)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