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到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统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到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统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己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己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国老兵参加欧战10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通称《非战公约》。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非战公约》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材料 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国老兵参加欧战10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通称《非战公约》。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非战公约》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2.单选题- (共7题)
4.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 | 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 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
5.
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
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
7.
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
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
D.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 |
8.
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
B.流民问题严重 |
C.土地兼并普遍 |
D.小农经济稳定 |
9.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 |
B.荷兰商业的繁华 |
C.殖民霸权的更替 |
D.英国科技的先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