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4.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11题)
5.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政治家 | 主要内容 | 主要原则 |
A | 梭伦 |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人民主权 |
B | 克利斯提尼 |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 轮番而治 |
C | 克利斯提尼 | 实行“陶片放逐法” | 司法公正 |
D | 伯利克里 |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 民主监督 |
A.A |
B.B |
C.C |
D.D |
6.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都体现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
B.维护奴隶制度 |
C.强调契约至上 |
D.重视呈现证据 |
7.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
A.“光荣革命”是历史倒退 |
B.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
D.政治斗争中的谈判与妥协更具有建设性 |
8.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怪物”是指
A.邦联体制的国家 | B.联邦体制的国家 |
C.君主立宪制国家 | D.民主共和制国家 |
9.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0.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
B.淮海战役时期 |
C.平津战役时期 |
D.渡江战役时期 |
11.
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 |
B.《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 |
C.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
12.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13.
帕维尔·希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
C.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
14.
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
D.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
15.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
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