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9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答订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作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又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2)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单选题(共19题)

4.
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冋或者发回“会议”进行修订。这表明、
A.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尚不明确
B.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
C.选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
D.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5.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理性、公平、重视证据
6.
“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  )
A.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C.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特点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
A.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
B.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
C.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
D.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8.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A.恢复“王在议会”
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
9.
《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10.
某学者指出:“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11.
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 (  )
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
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
12.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分别于2015年和1939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前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后者是右图的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  )
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
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鼓动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
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
13.
古代中国历史撰写传统,有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14.
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
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B.经济的近代化
C.半殖民地化加深
D.文化的平民化
15.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升跃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16.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17.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8.
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9.
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两种东扩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 (  )
A.北约与华约
B.北约与欧盟
C.欧盟与北约
D.恐怖与流感
20.
“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
21.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形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22.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3.选择题(共1题)

23.化学实验室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