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9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
材料三如图是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的两项重要制度,简述其职能或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3)伯里克利改革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什么?
(4)“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古希腊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必然性。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14题)

2.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宣扬平等意识
B.政治自由有限
C.强调依法治国
D.必须人人参政
3.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以多数票通过判其死刑。后来,一学者写道:“……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这反映了雅典
A.神明信仰和青年教育是法律核心
B.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C.程序的民主未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D.法律程序和结果都缺乏正义性
4.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5.
“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
B.推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
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6.
***说:“中国社会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亊,不是—党—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A.建立革命统—战线
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7.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据此推断该校可能教授的课程有
①劳动技能
②敌后游击战战术
③统一战线策略
④农村革命和城市罢工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9.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有关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首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②“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③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④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0.
1954年1月15日,***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11.
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131个成员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35票反对票中,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主要强调了
A.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B.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
C.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
D.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合法席位的主导力量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除了隔年的首脑互访,中俄定期会晤机制,还有……等多边场合,都将为两国元首会面提供大量机会。“……”处可以是
①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华沙条约组织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3.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14.
***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这反映了
A.“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
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
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
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
15.
“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反映出作者
A.以维护儒学礼仪人伦为号召
B.以维护湘鄂地方安定为目的
C.以维护清朝政治秩序为己任
D.以反对西方宗教传播为核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