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11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9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大历史教授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中指出:“美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下图体现了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力。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任选两个阶段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材料二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开始的。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半殖民地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端的,处处打上了侵略的络印。……在城市建设方面,清政府官员落后无为。历届反动政府与帝国主义一道视城市经济为其钱袋,(垄断和控制资源),暴敛勒索,城中贫民窟、棚铺区随处可见。……(外资控制下),民资萎缩,始终没能成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到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79.9亿元,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6%,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摘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化概况(组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l)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成因。

2.单选题(共18题)

3.
古雅典法律规定:陶片放逐投票当日,阿哥拉中央用木板围出一个个圆形场地,并留出10个入口,与雅典的10个部落相对应,投票者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材料说明古雅典
A.公民可以直接表决政治事件
B.法律维护了雅典所有人的权利
C.部落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处于部落社会而尚未形成国家
4.
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淸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賦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淸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中央财权下移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5.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起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C.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D.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6.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7.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意思是
A.国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B.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争夺
C.资本主义与剥削制度相连
D.工人阶级要占有生产资料
8.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己成为人类共识
9.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10.
据明代《东西洋考》记载:“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此局面持续到清初,民间遂多用外国银钱。这表明明末清初
A.中国外贸在世界居优势地位
B.海禁政策限制了外贸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农业经济
D.东西方之间以货易货交流频繁
11.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12.
在1800~1870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13.
到18世纪中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英国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
A.促使英国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
B.导致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
C.推进英国社会大力发展新技术
D.削弱英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14.
1870年,法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接近50%,是同期英国的两倍多。材料可用来说明法国
A. 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
B. 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髙
C. 历次战争损失了大量人口
D. 努力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15.
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人文精神传播推动奢侈消费
B.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
D.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16.
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提高
B. 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
D. 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17.
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18.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的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这一举措有助于
A.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B.提升国营企业的经济地位
C.助推国企改善其经营管理
D.扭转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
19.
宋元的工匠们将规矩工整的楷书广泛用于副书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形成
A.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
B.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
C.利于印刷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D.标志着活字印刷术正式诞生
20.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